《孔子家语》反义词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8-15页 |
| 一、《孔子家语》简介及研究概况 | 第8-10页 |
| 二、古代汉语反义词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三、《孔子家语》反义词的研究意义和统计方法 | 第12-15页 |
| (一)《孔子家语》反义词的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二)《孔子家语》反义词的统计方法 | 第13-15页 |
| 第一章 《孔子家语》反义词的界定 | 第15-21页 |
| 第一节《孔子家语》反义词的判定标准 | 第15-17页 |
| 一、语义标准 | 第15-16页 |
| 二、语法标准 | 第16页 |
| 三、语用标准 | 第16-17页 |
| 第二节 《孔子家语》反义词的判定方法 | 第17-21页 |
| 一、反义对文 | 第17页 |
| 二、反义连文 | 第17-18页 |
| 三、否定式结构 | 第18-19页 |
| 四、义位相反或相对 | 第19页 |
| 五、参照相关注释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孔子家语》反义词分类描写 | 第21-33页 |
| 第一节《孔子家语》反义词的音节分类 | 第21-24页 |
| 一、单音节反义词 | 第21-23页 |
| 二、双音节反义词 | 第23-24页 |
| 三、单音节对双音节反义词 | 第24页 |
| 第二节 《孔子家语》反义词的词性分类 | 第24-29页 |
| 一、名词 | 第24-25页 |
| 二、动词 | 第25-26页 |
| 三、形容词 | 第26页 |
| 四、副词 | 第26页 |
| 五、代词 | 第26-29页 |
| 第三节 《孔子家语》反义词的反义关系分类 | 第29-31页 |
| 一、互补关系 | 第29页 |
| 二、极性关系 | 第29-30页 |
| 三、反向关系 | 第30页 |
| 四、对称关系 | 第30-31页 |
| 第四节 《孔子家语》反义词的内容分类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孔子家语》反义词辨析 | 第33-79页 |
| 第一节 双边单项对立 | 第33-40页 |
| 一、单音节双边单项对立反义词 | 第33-36页 |
| 二、双音节双边单项对立反义词 | 第36-39页 |
| 三、单音节对双音节双边单项对立反义词 | 第39-40页 |
| 第二节 双边多项对立 | 第40-48页 |
| 第三节 多边单项对立 | 第48-64页 |
| 一、同义关系的多边单项对立反义词 | 第48-56页 |
| 二、非同义关系的多边单项对立反义词 | 第56-64页 |
| 第四节 多边多项对立 | 第64-79页 |
| 第四章《孔子家语》反义词的特点 | 第79-86页 |
| 第一节 《孔子家语》反义词的不平衡性 | 第79-82页 |
| 一、《孔子家语》音节对应的不平衡性 | 第79页 |
| 二、《孔子家语》反义词义位对应的不平衡性 | 第79-81页 |
| 三、《孔子家语》反义词使用频率的不平衡性 | 第81-82页 |
| 第二节《孔子家语》反义词对应关系的复杂性 | 第82-86页 |
| 一、本义与本义相反 | 第82-83页 |
| 二、本义与引申义构成反义词 | 第83-84页 |
| 三、引申义与引申义构成反义词 | 第84-86页 |
| 结语 | 第86-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第92-93页 |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