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无刷直流电机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安排 | 第11-13页 |
第2章 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和原理 | 第13-21页 |
2.1 无刷直流电机的组成 | 第13-14页 |
2.2 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 第14页 |
2.3 换相原理 | 第14-16页 |
2.4 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16-18页 |
2.5 无刷直流电机的运行特性 | 第18-20页 |
2.5.1 机械特性 | 第18-19页 |
2.5.2 调节特性 | 第19-20页 |
2.6 控制方案的选择 | 第2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控制算法的研究及改进 | 第21-36页 |
3.1 PID控制策略研究 | 第21-23页 |
3.1.1 PID调速原理 | 第21-22页 |
3.1.2 数字PID控制 | 第22-23页 |
3.2 模糊PID控制策略研究 | 第23-28页 |
3.2.1 模糊控制理论概述 | 第23-24页 |
3.2.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24-27页 |
3.2.3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 第27-28页 |
3.3 基于PSO算法的模糊PID控制优化 | 第28-30页 |
3.3.1 PSO算法概述 | 第28页 |
3.3.2 PSO算法基本原理 | 第28-29页 |
3.3.3 PSO算法优化基本流程 | 第29-30页 |
3.3.4 基于PSO算法优化模糊控制器 | 第30页 |
3.4 基于改进粒子群(QPSO)算法的模糊PID控制优化 | 第30-35页 |
3.4.1 量子粒子群算法概述 | 第30-31页 |
3.4.2 QPSO算法优化基本流程 | 第31-32页 |
3.4.3 基于QPSO算法优化模糊PID控制器 | 第32-33页 |
3.4.4 基于QPSO算法优化模糊PID控制器的步骤和流程图 | 第33-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仿真 | 第36-50页 |
4.1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4.2 速度控制器模块 | 第37-39页 |
4.3 每相参考电流模块 | 第39页 |
4.4 电流滞环模块 | 第39-40页 |
4.5 电压逆变器模块 | 第40页 |
4.6 位置计算模块 | 第40-41页 |
4.7 反电动势计算模块 | 第41-42页 |
4.8 无刷直流电机总体模块 | 第42-44页 |
4.8.1 转矩测量模块 | 第43页 |
4.8.2 转速测量模块 | 第43-44页 |
4.9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4-49页 |
4.10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BLDCM控制系统的硬软件设计 | 第50-63页 |
5.1 BLDCM控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第50-51页 |
5.2 BLDCM系统硬件设计 | 第51-58页 |
5.2.1 主控芯片的选择 | 第51-52页 |
5.2.2 电源电路的设计 | 第52-54页 |
5.2.3 驱动电路的设计 | 第54-55页 |
5.2.4 霍尔传感器接口电路的设计 | 第55页 |
5.2.5 电流采样电路的设计 | 第55-56页 |
5.2.6 串口通信电路的设计 | 第56页 |
5.2.7 JTAG接口电路的设计 | 第56-57页 |
5.2.8 调速电路的设计 | 第57-58页 |
5.3 BLDCM系统软件设计 | 第58-61页 |
5.3.1 主程序设计 | 第58-60页 |
5.3.2 中断子程序设计 | 第60-61页 |
5.3.3 PWM调制方式 | 第61页 |
5.4 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 | 第61-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63-67页 |
6.1 实验系统 | 第63-64页 |
6.1.1 实验总体图 | 第63-64页 |
6.1.2 实验操作图 | 第64页 |
6.2 结果测试分析 | 第64-66页 |
6.2.1 Hall位置信号 | 第64-65页 |
6.2.2 转速实时显示 | 第65-66页 |
6.2.3 三相电流信号 | 第6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