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相关概述 | 第10-15页 |
1.1.1 房地产建筑的定义 | 第10页 |
1.1.2 房地产建筑的生命周期 | 第10-12页 |
1.1.3“品牌价值”新的解释 | 第12-13页 |
1.1.4 建筑质量的解释 | 第13-15页 |
1.2 以“品牌价值”为中心的房地产建筑质量控制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8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第2章 房地产建筑质量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2.1.1 品牌价值方面 | 第18页 |
2.1.2 质量控制方面 | 第18-19页 |
2.1.3 质量监督方面 | 第19-20页 |
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2.2.1 品牌价值方面 | 第20-21页 |
2.2.2 质量控制方面 | 第21页 |
2.2.3 质量监督方面 | 第21-22页 |
2.3 研究总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以“品牌价值”为中心的房地产建筑质量控制的现状分析 | 第23-32页 |
3.1 建筑质量控制的原则依据 | 第23-25页 |
3.1.1 原则 | 第23-25页 |
3.1.2 依据 | 第25页 |
3.2 房地产建筑质量控制的元素 | 第25-29页 |
3.2.1 质量安全控制 | 第26页 |
3.2.2 策划设计控制 | 第26-27页 |
3.2.3 额定成本控制 | 第27页 |
3.2.4 品质保障控制 | 第27-28页 |
3.2.5 面积指标控制 | 第28页 |
3.2.6 绿建设计控制 | 第28-29页 |
3.3 以“品牌价值”为中心的房地产建筑质量控制的相关要素 | 第29-30页 |
3.4 行业规范和标准 | 第30-32页 |
3.4.1 行业规范 | 第30页 |
3.4.2 行业标准 | 第30-32页 |
第4章 以“品牌价值”为中心的房地产建筑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 第32-47页 |
4.1 质量控制体系简述 | 第32-33页 |
4.2 组织框架结构的构建 | 第33-38页 |
4.2.1 职能型组织框架结构 | 第33-35页 |
4.2.2 工程项目组织 | 第35-36页 |
4.2.3 矩阵型项目组织结构 | 第36-38页 |
4.3 明确房地产建筑质量控制工作涉及主要部门及其相互关系 | 第38-42页 |
4.3.1 工程设计部门 | 第38-40页 |
4.3.2 工程管理部门 | 第40-41页 |
4.3.3 成本控制部门 | 第41页 |
4.3.4 售后服务部门 | 第41-42页 |
4.4 以“品牌价值”为中心的质量控制体系构架的建立及其工作流程 | 第42-47页 |
4.4.1 以“品牌价值”为中心的建筑质量控制体系构架 | 第42-43页 |
4.4.2 以“品牌价值”为中心的建筑质量控制体系工作的具体流程 | 第43-44页 |
4.4.3 以“品牌价值”为中心的建筑质量控制体系思路及方法 | 第44-45页 |
4.4.4 以“品牌价值”为中心的建筑质量控制构架及参数确定 | 第45-47页 |
第5章 以“品牌价值”为中心的房地产建筑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 第47-58页 |
5.1 联投国际别墅住宅工程项目概述 | 第47-50页 |
5.1.1 工程简介 | 第47-48页 |
5.1.2 工程建筑特征 | 第48-49页 |
5.1.3 工程进度 | 第49-50页 |
5.2 联投国际别墅住宅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 第50-54页 |
5.2.1 决策阶段的质量管理 | 第50-51页 |
5.2.2 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 第51-53页 |
5.2.3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 第53-54页 |
5.2.4 工程验收阶段质量管理 | 第54页 |
5.3 质量控制存在问题 | 第54-55页 |
5.3.1 工作不认真造成的建筑面积统计错误 | 第54页 |
5.3.2 工程沟通协调不够导致的工期延后 | 第54-55页 |
5.3.3 内部标准不明确造成的施工质量问题 | 第55页 |
5.3.4 物业进入较晚导致的前期服务质量问题 | 第55页 |
5.4 对于建筑质量控制体系优化建议 | 第55-58页 |
第6章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结论 | 第58-59页 |
6.2 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个人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