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零价铁复合膜制备及对有机污染物的催化还原效能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4页
    1.1 引言第8-9页
    1.2 膜的表面改性第9-14页
        1.2.1 聚丙烯腈膜概述第9页
        1.2.2 聚丙烯腈膜表面物理改性第9-11页
        1.2.3 聚丙烯腈膜表面化学改性第11-14页
        1.2.4 聚丙烯腈膜表面仿生改性第14页
    1.3 聚电解质的白组装技术第14-18页
        1.3.1 聚电解质的定义及分类第14-15页
        1.3.2 自组装聚电解质多层膜的分类第15-17页
        1.3.3 交替沉积技术的驱动力第17页
        1.3.4 聚电解质层层自组装膜的影响因素第17-18页
    1.4 零价铁材料第18-21页
        1.4.1 零价铁还原的研究现状第18-20页
        1.4.2 负载型零价铁的研究现状第20页
        1.4.3 零价铁还原转化机理第20-21页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1-24页
        1.5.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1-22页
        1.5.2 课题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零价铁复合膜(Fe~0-PDADMAC/PAA)_n的制备第24-40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24-26页
        2.1.1 实验试剂材料第24-25页
        2.1.2 实验仪器设备第25-26页
    2.2 实验内容第26-30页
        2.2.1 PAA与Fe(Ⅱ)的配位研究第26-27页
            2.2.1.1 PAA与Fe(Ⅱ)配位体系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第26页
            2.2.1.2 PAA与Fe(Ⅱ)配位体系电导率分析第26页
            2.2.1.3 pH对PAA与Fe(Ⅱ)配位过程的影响第26-27页
        2.2.2 金属/聚合物复合催化膜(Fe~0-PDADMAC/PAA)_n的制备第27-28页
        2.2.3 不同零价铁复合膜负载铁量的研究第28-29页
        2.2.4 聚电解质多层膜(Fe~0-PDADMAC/PAA)_n的表征第29-30页
            2.2.4.1 红外光谱分析第29页
            2.2.4.2 扫描电镜分析第29页
            2.2.4.3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29-3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0-38页
        2.3.1 PAA与Fe(Ⅱ)的配位研究第30-32页
        2.3.2 零价铁复合膜铁负载量第32-35页
        2.3.3 金属/聚合物复合膜(Fe~0-PDADMAC/PAA)_n的表征第35-38页
            2.3.3.1 红外光谱分析第35-36页
            2.3.3.2 扫描电镜分析第36-37页
            2.3.3.3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37-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零价铁复合膜(Fe~0-PDADMAC/PAA)_n对NDMA降解性能研究第40-52页
    3.1 引言第40-41页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41-43页
        3.2.1 实验试剂材料第41-42页
        3.2.2 实验仪器设备第42-43页
    3.3 实验内容第43-45页
        3.3.1 NDMA的分析检测方法第43-44页
        3.3.2 零价铁复合膜(Fe~0-PDADMAC/PAA)_n还原NDMA实验第44页
        3.3.3 不同因素对(Fe~0-PDADMAC/PAA)_n去除NDMA的影响第44-45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5-50页
        3.4.1 组装层数对NDMA降解率的影响第45-46页
        3.4.2 溶液初始pH对去除NDMA的影响第46-47页
        3.4.3 溶液初始浓度对去除NDMA的影响第47-48页
        3.4.4 反应温度对还原NDMA的影响第48页
        3.4.5 共存阴离子对去除NDMA的影响第48-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零价铁复合膜(Fe~0-PDADMAC/PAA)_n对酸性红降解性能研究第52-66页
    4.1 引言第52-53页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53-54页
        4.2.1 实验试剂材料第53-54页
        4.2.2 实验仪器设备第54页
    4.3 实验内容第54-56页
        4.3.1 零价铁复合膜(Fe~0-PDADMAC/PAA)_n还原ARB实验第54-55页
        4.3.2 (Fe~0-PDADMAC/PAA)_n对ARB降解第55页
        4.3.3 (Fe~0-PDADMAC/PAA)_n复合膜中铁稳定性能的测定第55页
        4.3.4 (Fe~0-PDADMAC/PAA)_n对水体中ARB的降解机制分析第55-56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6-64页
        4.4.1 组装层数对ARB降解的影响第56-57页
        4.4.2 溶液初始pH对ARB降解的影响第57页
        4.4.3 溶液初始浓度对ARB降解的影响第57-58页
        4.4.4 溶解氧(DO)对ARB去除的影响第58-60页
        4.4.5 (Fe~0-PDADMAC/PAA)_n对水体中ARB的降解机制第60-62页
        4.4.6 (Fe~0-PDADMAC/PAA)_n复合膜中Fe的稳定性能第62-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出租车数据的城市居民活动空间与网络时空特性研究
下一篇:多源遥感地表温度数据时空融合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