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 阿戈美拉汀作用机制 | 第12-13页 |
2. 阿戈美拉汀的药理作用 | 第13页 |
3. 基因多态性 | 第13-14页 |
4. CYP1A2基因多态性与阿戈美拉汀血药浓度间的关系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阿戈美拉汀片人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16-54页 |
1. 研究资料 | 第16-18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6-17页 |
1.1.1 受试者选择 | 第16-17页 |
1.1.2 招募受试者 | 第17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2.1 给药设计 | 第17-18页 |
1.2.2 采血点设计 | 第18页 |
1.2.3 样本处理 | 第18页 |
2. 安全性评估 | 第18-19页 |
2.1 安全性观察指标 | 第18页 |
2.2 全部不良事件 | 第18-19页 |
3. 方法 | 第19-20页 |
3.1 对照品及内标 | 第19页 |
3.2 检测试剂及仪器 | 第19页 |
3.2.1 仪器 | 第19页 |
3.2.2 试剂 | 第19页 |
3.3 检测方法 | 第19-20页 |
3.3.1 色谱条件 | 第19页 |
3.3.2 质谱条件 | 第19-20页 |
3.4 血浆样品处理方法 | 第20页 |
4. 分析方法验证 | 第20-33页 |
4.1 专属性 | 第20-25页 |
4.2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25-26页 |
4.3 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考察 | 第26-27页 |
4.4 残留考察 | 第27-28页 |
4.5 回收率与基质效应 | 第28-29页 |
4.6 稀释准确度 | 第29-30页 |
4.7 稳定性考察 | 第30-33页 |
4.7.1 室温稳定性考察 | 第30-31页 |
4.7.2 处理后放置稳定性考察 | 第31-32页 |
4.7.3 冷冻稳定性考察 | 第32页 |
4.7.4 反复冻融稳定性考察 | 第32-33页 |
4.8 方法学小结 | 第33页 |
5. 血样样本分析测定和统计 | 第33-54页 |
5.1 血药浓度与药代动力学参数 | 第33-39页 |
5.2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 第39-54页 |
第三章 CYP1A2基因分型建立的方法 | 第54-60页 |
1. 主要仪器 | 第54页 |
2. 主要试剂 | 第54页 |
3. 人类全血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4-55页 |
4. 检测DNA的完整性及DNA的质量 | 第55页 |
5. DNA的贮存 | 第55页 |
6. SNP的选择 | 第55页 |
7. 基因分型检测 | 第55-60页 |
7.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55页 |
7.2 PCR扩增目的片段 | 第55-56页 |
7.2.1 DNA的扩增 | 第55-56页 |
7.2.2 PCR热循环反应的参数 | 第56页 |
7.3 实验结果 | 第56-59页 |
7.3.1 基因组DNA检测及标签SNP的测序结果 | 第56-57页 |
7.3.2 扩增的结果 | 第57-58页 |
7.3.3 基因分型的结果 | 第58-59页 |
7.4 基因检测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60-63页 |
1. 分析方法学 | 第60-61页 |
1.1 流动相的优化 | 第60页 |
1.2 生物样本处理方法的优化 | 第60页 |
1.3 采血时间的确定 | 第60-61页 |
2. SNP的选择 | 第61页 |
3.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综述 阿戈美拉汀的药理作用的研究概述 | 第66-72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个人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