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9-16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0-14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3. 文献评析 | 第13-14页 |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1.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 第14页 |
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4-16页 |
二、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概述 | 第16-20页 |
(一)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1. 被征地农民 | 第16页 |
2. 失地农民 | 第16-17页 |
3. 职业农民 | 第17页 |
4. 农民工 | 第17页 |
5. 再就业 | 第17页 |
(二) 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7-18页 |
2. 社会保障理论 | 第18页 |
3. 托达罗模型理论 | 第18-19页 |
4. 发展经济学就业理论 | 第19页 |
5. 近代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 | 第19-20页 |
三、老城开发区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现状与问题 | 第20-37页 |
(一) 老城开发区失地农民概况 | 第20-21页 |
(二) 老城开发区失地农民再就业主要途径 | 第21-24页 |
1. 征地指标工 | 第21-22页 |
2. 推荐就业 | 第22-23页 |
3. 劳动力市场 | 第23-24页 |
4. 自主创业 | 第24页 |
(三) 失地农民再就业情况调查 | 第24-33页 |
1. 研究方法和样本特征 | 第24-25页 |
2. 失地农民再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5-31页 |
3. 几个案例 | 第31-33页 |
(四) 失地农民再就业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3-37页 |
1. 政策和制度上的因素 | 第33-34页 |
2. 市场因素 | 第34页 |
3. 失地农民自身因素 | 第34-37页 |
四、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 第37-45页 |
(一) 加强就业观念教育 | 第37-38页 |
(二) 提高再就业能力和质量 | 第38-39页 |
1. 实施针对性成人学校教育 | 第38页 |
2. 提高培训工作实效性 | 第38-39页 |
3. 提高劳务输出品牌质量 | 第39页 |
(三) 劳动力市场自由化建设 | 第39-40页 |
(四) 小微企业创业服务与支持 | 第40-41页 |
1. 加强小微企业创业的引导和支持 | 第40-41页 |
2. 建立失地农民创业基金等工作机制 | 第41页 |
(五) 园区产业发展政策的微调,适当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 | 第41-43页 |
1. 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 第41-42页 |
2. 不可忽视特色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 | 第42页 |
3. 进行农业综合开发 | 第42页 |
4. 挖掘社区就业资源 | 第42-43页 |
(六) 征地补偿和社会保障服务机制的改进与创新 | 第43-45页 |
1. 征地补偿及相关制度改革与创新 | 第43页 |
2. 建立全社会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43-45页 |
五、结论 | 第45-46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45页 |
(二) 研究创新点 | 第45页 |
(三) 研究存在不足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1:老城开发区被征地农民生活、就业现状调查问卷 | 第49-50页 |
附录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