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3.2 实际意义 | 第11-12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1 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 第12页 |
1.4.2 模式的设计和实施 | 第12页 |
1.4.3 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12页 |
1.4.4 问卷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 第12-13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1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1.5.2 问卷调查法 | 第13页 |
1.6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6.1 翻转课堂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6.2 教师专业发展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二、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及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2.1 教师专业化 | 第16页 |
2.1.1 专业的内涵 | 第16页 |
2.1.2 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内涵 | 第16页 |
2.2 教师专业发展 | 第16-19页 |
2.2.1 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 第16-17页 |
2.2.2 教师专业发展内容 | 第17-19页 |
三、“项训创”教师翻转学习模式设计 | 第19-30页 |
3.1 “项训创”教师翻转学习模式设计的理论依据 | 第19-20页 |
3.1.1 终身教育理论 | 第19页 |
3.1.2 混合式学习理论 | 第19页 |
3.1.3 成人学习理论 | 第19-20页 |
3.2 “项训创”教师翻转学习模式设计的实践依据 | 第20-22页 |
3.2.1 Robert Talbert的翻转课堂结构模式 | 第20页 |
3.2.2 张金磊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 第20-21页 |
3.2.3 王长江的“翻转的”课堂教学模式 | 第21-22页 |
3.2.4 重庆市聚奎中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 第22页 |
3.3 “项训创”教师翻转学习模式设计的指导思想 | 第22-23页 |
3.3.1 自主学习,深入思考 | 第22-23页 |
3.3.2 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学以致用 | 第23页 |
3.3.3 跟踪评价,效果检测 | 第23页 |
3.4 “项训创”教师翻转学习模式设计遵循的原则 | 第23-24页 |
3.4.1 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第23-24页 |
3.4.2 自主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 第24页 |
3.4.3 实用性与前瞻性并重的原则 | 第24页 |
3.5 “项训创”教师翻转学习模式设计的环节分析 | 第24-27页 |
3.5.1 课前:项目学习 | 第25-26页 |
3.5.2 课中:专题培训 | 第26-27页 |
3.5.3 课后:实践创新 | 第27页 |
3.6 “项训创”教师翻转学习模式的策略设计 | 第27-30页 |
3.6.1 师资资源 | 第27页 |
3.6.2 需求分析 | 第27-28页 |
3.6.3 目标设计 | 第28页 |
3.6.4 学习资源设计 | 第28页 |
3.6.5 过程方式设计 | 第28-29页 |
3.6.6 评价设计 | 第29-30页 |
四、“项训创”教师翻转学习模式实施过程 | 第30-35页 |
4.1 基于“项目学习”环节的实施过程 | 第30-32页 |
4.1.1 参训教师组建在场学习共同体 | 第31页 |
4.1.2 专家型教师推送教学资源 | 第31-32页 |
4.1.3 参训教师学习交流,确定问题 | 第32页 |
4.2 基于“专题培训”环节的实施过程 | 第32-33页 |
4.2.1 参、专面对面交流,深层内化 | 第33页 |
4.2.2 参训教师探究交流,专家型教师巡视指导 | 第33页 |
4.2.3 参训教师提供反馈,专家型教师点评 | 第33页 |
4.3 基于“实践创新”环节的实施过程 | 第33-35页 |
五、“项训创”教师翻转学习模式的实施效果 | 第35-68页 |
5.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5-36页 |
5.1.1 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路及说明 | 第35页 |
5.1.2 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35-36页 |
5.2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和数据描述统计 | 第36-43页 |
5.2.1 对问卷进行效度分析 | 第36-37页 |
5.2.2 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 | 第37-43页 |
5.3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与评价 | 第43-68页 |
5.3.1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 第43-65页 |
5.3.2 调查问卷的评价 | 第65-68页 |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8-6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 | 第71-84页 |
附录1 教师专业发展前测问卷 | 第71-73页 |
附录2 教师专业发展后测问卷 | 第73-76页 |
附录3 效度分析原始数据表 | 第76-79页 |
附录4 信度分析原始数据表 | 第79-84页 |
后记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