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4-20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1.3 研究的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 可能产生的创新 | 第21-22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2-3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8页 |
2.1.1 公共服务概念及内涵 | 第22-23页 |
2.1.2.教育公共服务 | 第23-25页 |
2.1.3 基本公共服务、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和基础教育公共服务 | 第25-26页 |
2.1.4 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26-2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8-33页 |
2.2.1 福利经济理论 | 第28-29页 |
2.2.2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9页 |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9-30页 |
2.2.4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30-31页 |
2.2.5 治理理论 | 第31-33页 |
第3章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33-38页 |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3-34页 |
3.1.1 系统性原则 | 第33页 |
3.1.2 科学性原则 | 第33页 |
3.1.3 典型性原则 | 第33页 |
3.1.4 可比可操作性原则 | 第33-34页 |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4-36页 |
3.3 熵值法的特点和应用 | 第36页 |
3.4 计算分析过程 | 第36-38页 |
第4章 我国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差异与特征 | 第38-53页 |
4.1 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全国变化趋势与特征分析 | 第38-42页 |
4.1.1 结果测定与分析 | 第38-40页 |
4.1.2 聚类分析 | 第40-42页 |
4.2 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地区差异与特征分析 | 第42-46页 |
4.3 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城乡差异与特征分析 | 第46-51页 |
4.4 结果讨论 | 第51-53页 |
第5章 我国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 | 第53-55页 |
5.1 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缩小区域间经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 第53页 |
5.2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确保政府对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投入 | 第53-54页 |
5.3 完善基础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 第54-55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5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2-63页 |
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
二、主持和参与的课题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