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9-15页 |
1 心理时间之旅 | 第9-12页 |
·心理时间之旅的概念 | 第9-10页 |
·不同时间指向的心理时间之旅的联系 | 第10-11页 |
·指向过去的心理时间之旅与自传记忆之间的联系 | 第11页 |
·指向未来的心理时间之旅与前瞻记忆的区别 | 第11-12页 |
2 心理时间之旅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3 心理时间之旅的已有研究 | 第13-15页 |
·动物也能计划明天 | 第13-14页 |
·儿童心理时间之旅的发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问题提出 | 第15-20页 |
1 抑郁个体的认知理论 | 第15-19页 |
·抑郁的消极认知偏差 | 第16-17页 |
·抑郁认知偏差的悖论 | 第17-19页 |
2 自传记忆过度概括化现象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实证研究 | 第20-31页 |
1 研究假设 | 第20页 |
2 被试选择 | 第20-21页 |
3 线索词确定 | 第21-31页 |
步骤1 抑郁倾向与非抑郁倾向大学生指向过去的心理时间之旅的特点 | 第21-25页 |
·准备阶段 | 第21-22页 |
·正式测试 | 第22-23页 |
·数据结果 | 第23-24页 |
·讨论 | 第24-25页 |
步骤2 抑郁倾向与非抑郁倾向大学生指向未来的心理时间之旅的特点 | 第25-28页 |
·准备阶段 | 第25页 |
·正式测试 | 第25-26页 |
·数据结果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28页 |
步骤3 初探不同时间指向心理时间之旅之间的关系 | 第28-31页 |
·研究方法 | 第28页 |
·数据处理 | 第28-30页 |
·讨论 | 第30-31页 |
第四部分 总结 | 第31-34页 |
1 总讨论 | 第31-32页 |
2 研究不足 | 第32-34页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0页 |
附录 | 第40-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