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缩略词表 | 第14-15页 |
引言 | 第15-16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6-40页 |
第一章 植物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 第16-30页 |
1 多倍体的产生途径 | 第16-19页 |
1.1 自然界的天然植物多倍体 | 第16-17页 |
1.1.1 体细胞染色体加倍 | 第17页 |
1.1.2 未减数的配子结合 | 第17页 |
1.1.3 多精受精 | 第17页 |
1.2 人工诱导多倍体产生 | 第17-19页 |
1.2.1 物理方法诱导多倍体 | 第18页 |
1.2.2 化学方法诱导多倍体 | 第18页 |
1.2.3 生物方法诱导多倍体 | 第18-19页 |
2 多倍体植物的鉴定 | 第19-21页 |
2.1 染色体数目鉴定 | 第19页 |
2.2 生物学特性鉴定 | 第19-20页 |
2.2.1 植株形态和花器官鉴定 | 第19页 |
2.2.2 种子和结实率鉴定 | 第19-20页 |
2.3 解剖学特性鉴定 | 第20页 |
2.4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 | 第20-21页 |
2.5 分子生物学特性鉴定 | 第21页 |
2.5.1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DNA含量 | 第21页 |
2.5.2 分子标记方法鉴定 | 第21页 |
2.5.3 同工酶鉴定 | 第21页 |
3 多倍体植物的应用 | 第21-22页 |
3.1 克服植物远缘杂交不孕性 | 第21页 |
3.2 克服远缘杂种不实性 | 第21-22页 |
3.3 创造远缘杂交育种的中间亲本 | 第22页 |
3.4 增加植物产量或观赏价值 | 第22页 |
3.5 增加植物的营养价值和抗逆性 | 第22页 |
4 多倍体植物育种展望 | 第22-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30页 |
第二章 多倍体植物表观遗传学之甲基化研究进展 | 第30-40页 |
1 表观遗传学概述与研究内容 | 第30页 |
2 植物甲基化概述 | 第30-32页 |
2.1 DNA甲基化的功能 | 第31-32页 |
2.1.1 DNA甲基化与植物生长发育 | 第31页 |
2.1.2 DNA甲基化与植物衰老 | 第31页 |
2.1.3 DNA甲基化与植物开花 | 第31-32页 |
2.1.4 DNA甲基化与植物的逆境胁迫 | 第32页 |
3 多倍体植物甲基化研究进展 | 第32-33页 |
4 MSAP分析原理和过程 | 第33-34页 |
5 展望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第40-90页 |
第三章 晚抽薹不结球白菜四倍体诱导及鉴定 | 第40-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40-41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1.2.1 四倍体诱导方法 | 第41页 |
1.2.2 四倍体鉴定方法 | 第41-42页 |
1.2.2.1 形态学和解剖学鉴定方法 | 第41页 |
1.2.2.2 流式细胞仪DNA相对含量鉴定方法 | 第41-42页 |
1.2.2.3 染色体数目鉴定方法 | 第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2.1 秋水仙素诱导结果 | 第42-44页 |
2.2 形态学和解剖学鉴定结果 | 第44页 |
2.3 流式细胞仪鉴定结果 | 第44-45页 |
2.4 染色体数目鉴定结果 | 第45-46页 |
3 讨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第四章 二、四倍体不结球白菜营养品质、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比较 | 第48-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49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49-50页 |
1.2.1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49页 |
1.2.2 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测定 | 第49页 |
1.2.3 光合速率及相关生态因子的日变化 | 第49页 |
1.2.4 营养品质测定 | 第49-50页 |
1.2.5 农艺性状测定 | 第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5页 |
2.1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50-51页 |
2.2 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 | 第51页 |
2.3 光合速率及相关生态因子的日变化 | 第51-53页 |
2.4 营养品质的测定结果 | 第53页 |
2.5 农艺性状及产量测定结果 | 第53-55页 |
3 讨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四倍体不结球白菜低稔性研究 | 第58-6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58-59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59-60页 |
1.2.1 流式细胞仪DNA相对含量和染色体鉴定 | 第59页 |
1.2.2 TTC染色法测定花粉生活力 | 第59页 |
1.2.3 花粉离体萌发 | 第59页 |
1.2.4 花粉原位萌发 | 第59页 |
1.2.5 扫描电镜观察花粉粒结构 | 第59-60页 |
1.2.6 二、四倍体结籽率统计 | 第6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0-64页 |
2.1 流式细胞仪和染色体鉴定结果 | 第60页 |
2.2 TTC染色结果 | 第60-61页 |
2.3 花粉离体萌发结果 | 第61页 |
2.4 花粉原位萌发结果 | 第61-62页 |
2.5 电镜扫描结果 | 第62-63页 |
2.6 结实率统计结果 | 第63-64页 |
3 讨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第六章 优质晚抽薹不结球白菜四倍体筛选与研究 | 第66-7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7-68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67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67-68页 |
1.2.1 不结球白菜的诱导与鉴定 | 第67页 |
1.2.2 不结球白菜M_1代晚抽薹株系的筛选及营养指标测定 | 第67页 |
1.2.3 不结球白菜M_2代晚抽薹株系的筛选及营养指标测定 | 第67-68页 |
1.2.4 四倍体抽薹开花相关基因的RT-PCR | 第6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8-72页 |
2.1 诱导结果 | 第68页 |
2.2 M_1代晚抽薹株系的筛选及营养测定结果 | 第68-70页 |
2.3 M_2代晚抽薹株系的筛选及营养测定结果 | 第70-72页 |
2.4 抽薹开花相关基因的RT-PCR结果 | 第72页 |
3 讨论 | 第72-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第七章 不结球白菜二、四倍体甲基化水平和甲基化模式的差异分析 | 第78-9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8-81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78-79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79-81页 |
1.2.1 DNA提取及纯化 | 第79页 |
1.2.2 酶切 | 第79-80页 |
1.2.3 连接 | 第80页 |
1.2.4 预扩增 | 第80页 |
1.2.5 选择性扩增 | 第80-81页 |
1.2.6 全自动毛细管电泳检测 | 第81页 |
2 试验结果 | 第81-86页 |
2.1 DNA提取与检测结果 | 第81-82页 |
2.2 全自动毛细管凝胶电泳结果 | 第82-83页 |
2.3 不结球白菜二、四倍体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差异 | 第83-85页 |
2.4 不结球白菜二、四倍体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变化 | 第85-86页 |
3 讨论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全文结论 | 第90-92页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