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档保护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47页
    1.1 研究缘起第11-18页
    1.2 概念界定第18-25页
        1.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第18-20页
        1.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第20-21页
        1.2.3 个人档案、个人存档与人事档案第21-24页
        1.2.4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与建档保护第24-25页
    1.3 文献综述第25-32页
        1.3.1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档保护相关研究第25-28页
        1.3.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档保护研究第28-31页
        1.3.3 相关研究评述第31-32页
    1.4 理论基础第32-40页
    1.5 研究思路第40-42页
    1.6 研究方法第42-45页
    1.7 创新之处第45-47页
2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概述第47-61页
    2.1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第47-49页
    2.2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第49-53页
    2.3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第53-61页
        2.3.1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构成第53-57页
        2.3.2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特征第57-61页
3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档保护的现实需求第61-72页
    3.1 传承人建档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第61-63页
    3.2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具有重要价值第63-66页
    3.3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文献不足征”第66-68页
    3.4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境况欠佳第68-72页
4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档保护现状分析第72-97页
    4.1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档保护工作状况第72-84页
        4.1.1 法律和政策规定了传承人建档保护的行政管理体制第72-77页
        4.1.2 各建档主体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建档保护工作第77-84页
    4.2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档保护存在问题分析第84-89页
        4.2.1 多元建档主体间缺乏稳定的协同机制第84-85页
        4.2.2 传承人建档保护的制度规则不完善第85页
        4.2.3 传承人建档保护的现状不理想第85-89页
    4.3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档保护的目标与出路第89-97页
        4.3.1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档保护的目标第89-93页
        4.3.2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档保护的出路第93-97页
5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档保护协同机制的构建第97-124页
    5.1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档保护协同机制分析模型的提出第97-101页
    5.2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档保护协同机制构建的因素分析第101-120页
        5.2.1 初始条件第101-106页
        5.2.2 行动者第106-112页
        5.2.3 结构第112-118页
        5.2.4 过程及结果第118-120页
    5.3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档保护协同机制的实现路径第120-124页
        5.3.1 健全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档保护协同机制的法规政策第121-122页
        5.3.2 构建科学的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档保护协同治理框架第122-123页
        5.3.3 开展持续有效的评估,逐步完善协同治理制度和规则第123-124页
6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档保护的业务方法第124-148页
    6.1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建立第125-138页
        6.1.1 建档对象第125-129页
        6.1.2 归档范围第129-133页
        6.1.3 建档方法第133-138页
    6.2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管理第138-143页
        6.2.1 传承人档案的分类第138-141页
        6.2.2 传承人档案的保管第141-143页
    6.3 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发掘第143-148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48-153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148-151页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151-153页
附录1:省级以上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第153-156页
附录2:市级以上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第156-171页
附录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个人档案目录第171-188页
    附录3.1 国家级传承人赵丕鼎的个人档案第171-179页
    附录3.2 云南省级级传承人李丽及其父李明璋的个人档案第179-183页
    附录3.3 云南省级传承人杨春文个人档案第183-185页
    附录3.4 云南省级传承人张杰兴个人档案第185-188页
参考文献第188-19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第198-199页
致谢第199-200页

论文共2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云南保护优先区识别与保护地体系优化
下一篇:缅甸罗兴伽难民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