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课程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一、绪论 | 第9-17页 |
| (一)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 第9-11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 1.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2.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难点和创新点 | 第16-17页 |
| 二、中职数学课程评价理论概述 | 第17-32页 |
| (一)中职数学课程评价的相关概念 | 第17-20页 |
| 1.课程 | 第17-18页 |
| 2.评价 | 第18-19页 |
| 3.课程评价 | 第19页 |
| 4.中职数学课程评价 | 第19-20页 |
| (二)课程评价的几种主要模式 | 第20-27页 |
| 1.目标评价模式(OBJECTIVE) | 第20-23页 |
| 2.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CIPP) | 第23-24页 |
| 3.回应评价模式(RESPONSIVE) | 第24-26页 |
| 4.目标游离评价模式(GOALFREE) | 第26-27页 |
| (三)中职数学课程评价的理论依据 | 第27-32页 |
| 1.中职数学课程评价的哲学理论依据 | 第27-28页 |
| 2.中职数学课程评价的心理学理论依据 | 第28页 |
| 3.中职数学课程评价的评价理论依据 | 第28-32页 |
| 三、目前中职数学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 (一)评价主体问题 | 第32-33页 |
| 1.评价主体不全面 | 第32页 |
| 2.评价主体的评价认知落后不科学 | 第32-33页 |
| (二)评价内涵的问题 | 第33页 |
| (三)评价的根本准则不明确 | 第33页 |
| (四)评价的指标体系缺乏 | 第33页 |
| 四、中职数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3-44页 |
| (一)中职数学课程评价组织机构构建 | 第33-34页 |
| (二)中职数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 第34页 |
| 1.多元价值理论依据 | 第34页 |
| 2.效率理论依据 | 第34页 |
| 3.发展理论依据 | 第34页 |
| (三)中职数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4-35页 |
| 1.激发学生潜在能力原则 | 第34页 |
| 2.有效性原则 | 第34-35页 |
| 3.科学性原则 | 第35页 |
| 4.导向性原则 | 第35页 |
| 5.发展性原则 | 第35页 |
| (四)构建中职数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 第35-44页 |
| 1.中职数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拟定 | 第35-36页 |
| 2.中职数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 第36-41页 |
| 3.中职数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 第41-44页 |
| 五、中职数学课程评价的一些建议 | 第44-46页 |
| (一)加强中职数学课程评价的理论研究 | 第44页 |
| (二)加强评价主体的培养 | 第44页 |
| (三)加强中职数学课程评价的管理 | 第44-45页 |
| (四)建立专门中职课程评价负责机构 | 第45-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及获奖情况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