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9-10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1.3.1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1.3.2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6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3页 |
2 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2.1 现代农业的内涵 | 第13-14页 |
2.2 现代农业的特征 | 第14页 |
2.3 现代农业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2.3.1 农业产业链理论 | 第14-15页 |
2.3.2 适度规模经营理论 | 第15页 |
2.3.3 诱导技术创新理论 | 第15页 |
3 晋城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 第15-22页 |
3.1 农业物质装备条件 | 第16-18页 |
3.1.1 农业机械发展现状 | 第16页 |
3.1.2 农田水利建设现状 | 第16-17页 |
3.1.3 农业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 | 第17-18页 |
3.2 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 第18页 |
3.3 农业产出现状 | 第18-20页 |
3.3.1 土地产出率 | 第18-20页 |
3.3.2 劳动生产率 | 第20页 |
3.4 农业产业化现状 | 第20-21页 |
3.4.1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 第21页 |
3.4.2 农产品加工业 | 第21页 |
3.5 农业经济结构现状 | 第21-22页 |
4 晋城市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及制约因素 | 第22-27页 |
4.1 晋城市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 | 第22-24页 |
4.1.1 区位优势 | 第22-23页 |
4.1.2 资源优势 | 第23页 |
4.1.3 政策优势 | 第23页 |
4.1.4 特色产业优势 | 第23-24页 |
4.2 晋城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 | 第24-27页 |
4.2.1 自然环境制约 | 第24页 |
4.2.2 农民科技素质偏低 | 第24-25页 |
4.2.3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 第25页 |
4.2.4 土地经营分散,规模化程度低 | 第25-26页 |
4.2.5 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偏低 | 第26页 |
4.2.6 农产品品牌建设不到位 | 第26-27页 |
5 晋城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测评与分析 | 第27-34页 |
5.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7-30页 |
5.1.1 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 第27页 |
5.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27页 |
5.1.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7-30页 |
5.2 晋城市现代农业测评 | 第30-32页 |
5.2.1 现代农业测评公式 | 第31页 |
5.2.2 数据的标准化 | 第31-32页 |
5.2.3 晋城市现代农业评价指数测算 | 第32页 |
5.3 测评结果及分析 | 第32-34页 |
6 晋城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 | 第34-38页 |
6.1 加大农业投入力度 | 第34-35页 |
6.1.1 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力度 | 第34-35页 |
6.1.2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 | 第35页 |
6.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第35页 |
6.3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 第35-36页 |
6.3.1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 第36页 |
6.3.2 抓好农民职业技术培训 | 第36页 |
6.3.3 加强农民法制观念教育 | 第36页 |
6.3.4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第36页 |
6.4 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 第36-37页 |
6.5 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 第37-38页 |
6.6 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 第38页 |
7 总结与讨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Abstract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