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运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第6-7页
1 绪论第7-13页
    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8-11页
        1.2.1 国外研究动态第8-9页
        1.2.2 国内研究动态第9-11页
        1.2.3 综合评述第11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13页
        1.4.1 研究思路第12页
        1.4.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5 研究创新点第13页
2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第13-17页
    2.1 理论基础研究第13-14页
        2.1.1 循环经济理论第13-14页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4页
        2.1.3 生态经济学理论第14页
        2.1.4 系统工程学理论第14页
    2.2 理论框架研究第14-17页
        2.2.1 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第14-15页
        2.2.2 农业循环经济的原则第15页
        2.2.3 农业循环经济的支撑技术第15-16页
        2.2.4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第16-17页
    2.3 小结第17页
3 运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第17-21页
    3.1 运城市概况第17页
    3.2 运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历程第17-19页
        3.2.1 传统的农业循环阶段第17-18页
        3.2.2 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阶段第18-19页
    3.3 运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模式第19-21页
        3.3.1 单一农业循环模式第19-20页
        3.3.2 工农业复合循环模式第20-21页
4 运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第21-32页
    4.1 评价目标与原则第21-22页
        4.1.1 评价目标第21页
        4.1.2 评价原则第21-22页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2-23页
        4.2.1 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2页
        4.2.2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22-23页
    4.3 数据来源与标准化处理第23-25页
        4.3.1 数据来源第23-24页
        4.3.2 数据标准化处理第24-25页
    4.4 评价计算方法第25页
    4.5 发展水平评价第25-27页
    4.6 因子贡献率与障碍因素分析第27-32页
        4.6.1 资源减量投入第28-29页
        4.6.2 资源循环利用第29页
        4.6.3 经济与社会发展第29-30页
        4.6.4 生态环境质量安全第30-31页
        4.6.5 其他障碍因素第31-32页
    4.7 结论第32页
5 促进运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第32-36页
    5.1 加大宣传力度第32-33页
    5.2 提高农民素质第33页
    5.3 强化科技支撑第33-34页
    5.4 创新发展模式第34页
    5.5 扩大组织规模第34-35页
    5.6 加大支持力度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40页
Abstract第40-41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晋中市榆次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调查研究
下一篇:晋城市现代农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