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意义及目的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1.3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2.1 文献查找情况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1.4.1 创新 | 第17页 |
1.4.2 不足 | 第17-18页 |
第2章 公务员诚信及信息管理的理论概述 | 第18-29页 |
2.1 公务员诚信的内涵 | 第18-23页 |
2.1.1 公务员诚信的概念和特质 | 第18-19页 |
2.1.2 公务员诚信建设的意义 | 第19-21页 |
2.1.3 公务员诚信建设的基本框架 | 第21-23页 |
2.2 信息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23-27页 |
2.2.1 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 第23-24页 |
2.2.2 信息的价值度量 | 第24-25页 |
2.2.3 信息管理的基本范畴 | 第25-27页 |
2.3 信息管理理论对公务员诚信信息管理的启示 | 第27-29页 |
2.3.1 公务员诚信信息管理的基础在于信息采集 | 第27页 |
2.3.2 公务员诚信信息管理的重点在于信息应用 | 第27-28页 |
2.3.3 公务员诚信信息管理的保障在于技术支撑 | 第28-29页 |
第3章 当前上海公务员诚信信息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 第29-37页 |
3.1 上海公务员诚信信息管理的现状 | 第29-33页 |
3.1.1 上海公务员诚信建设的主要做法 | 第29-30页 |
3.1.2 上海公务员诚信信息管理的基本做法 | 第30-33页 |
3.2 上海公务员诚信信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7页 |
3.2.1 缺少统一的诚信管理意识 | 第34页 |
3.2.2 缺少完善的信息采集平台 | 第34页 |
3.2.3 缺乏健全的相关法律支持 | 第34-35页 |
3.2.4 缺乏科学的后续管理制度 | 第35页 |
3.2.5 缺乏系统的监督考核办法 | 第35-37页 |
第4章 国内外公务员诚信信息管理的实践经验及其启示 | 第37-43页 |
4.1 美国和香港公务员诚信信息管理的主要做法 | 第37-39页 |
4.1.1 美国 | 第37-38页 |
4.1.2 香港 | 第38-39页 |
4.2 美国和香港公务员诚信信息管理的启发借鉴 | 第39-43页 |
4.2.1 本土化的征信体系 | 第40页 |
4.2.2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 第40页 |
4.2.3 内外结合的监督体系 | 第40-41页 |
4.2.4 完备有效的法律体系 | 第41页 |
4.2.5 全方位的诚信教育 | 第41-43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公务员诚信信息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43-52页 |
5.1 通过加强诚信信息的理论研究统一诚信管理意识 | 第43-45页 |
5.1.1 提炼和弘扬诚信理念以提倡管理的自觉性 | 第43-44页 |
5.1.2 推广和推进管理体系以加强制度的保障性 | 第44页 |
5.1.3 建立和健全法律制度以强调机制的长效性 | 第44-45页 |
5.2 通过加强诚信信息的个人申报建立信息管理平台 | 第45-48页 |
5.2.1 个人申报是信息采集的来源 | 第45-46页 |
5.2.2 申报内容是平台建设的基础 | 第46-47页 |
5.2.3 申报程序是规范管理的需求 | 第47-48页 |
5.3 通过加强诚信信息的收集分析完善后续过程管理 | 第48-49页 |
5.3.1 落实专门机构承担管理职责 | 第48页 |
5.3.2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诚信档案 | 第48-49页 |
5.3.3 明确评价方法注重保密隐私 | 第49页 |
5.4 通过加强诚信信息的审核评估强化监督考核制度 | 第49-52页 |
5.4.1 建立诚信信息的核实评估办法 | 第50页 |
5.4.2 强化队伍管理的考核奖惩制度 | 第50-52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2-53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2页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