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8-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的内容及拟解决问题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的目标 | 第15-16页 |
1.3.2 研究的内容与结构 | 第16页 |
1.3.3 拟解决的问题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1 访谈法 | 第16-17页 |
1.4.2 文献分析法 | 第17页 |
1.4.3 调查问卷法 | 第17页 |
1.5 论文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17-18页 |
第2章 社保电子政务在信息共享方面的发展现状 | 第18-27页 |
2.1 电子政务在我国发展概况 | 第18-20页 |
2.1.1 起步阶段(1980 年~2000 年),电子政务雏形形成 | 第18页 |
2.1.2 发展阶段(2000 年~2010 年),电子政务成为战略目标 | 第18-19页 |
2.1.3 转型阶段(2011 年~至今),信息共享的新型电子政务模式 | 第19-20页 |
2.2 上海社保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 第20-21页 |
2.3 社保电子政务在信息共享方面的建设现状(以静安社保中心为例分析) | 第21-23页 |
2.4 社保平台建设目前取得的成效 | 第23-25页 |
2.4.1 服务对象满意程度逐步增加 | 第23-24页 |
2.4.2 业务经办效率逐步提高 | 第24页 |
2.4.3 经办窗口压力逐步减小 | 第24页 |
2.4.4 服务和经办质量逐步提升 | 第24页 |
2.4.5 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 第24-25页 |
2.5 社保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缺失带来的问题 | 第25-27页 |
2.5.1 信息共享的缺失限制了平台的可使用范围 | 第25页 |
2.5.2 信息共享的缺失提高了业务风险 | 第25-26页 |
2.5.3 信息共享的缺失降低了参保对象的满意度 | 第26-27页 |
第3章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27-32页 |
3.1 政策制度方面造成的原因 | 第27-30页 |
3.1.1 政府部门信息资源的私有性 | 第27页 |
3.1.2 政府部门规划建设的独立性 | 第27-28页 |
3.1.3 信息资源监管主体的缺失性 | 第28页 |
3.1.4 法律制度保障的片面性 | 第28-29页 |
3.1.5 公务员服务理念的不成熟性 | 第29-30页 |
3.2 上海社保电子政务平台自身的原因 | 第30-32页 |
3.2.1 社保平台应用功能的缺失性 | 第30页 |
3.2.2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局限性 | 第30-31页 |
3.2.3 电子政务平台使用的风险性 | 第31页 |
3.2.4 信息数据被使用的合法性 | 第31-32页 |
第4章 建设信息共享框架下电子政务平台的举措 | 第32-41页 |
4.1 政府部门建立大数据库 | 第32页 |
4.2 建立信息共享的整体发展思路 | 第32-33页 |
4.3 明确责任主体 | 第33页 |
4.4 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 | 第33-34页 |
4.5 解决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 第34页 |
4.6 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培训 | 第34页 |
4.7 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 | 第34-35页 |
4.8 建设信息共享框架下的上海社保电子平台建设构想 | 第35-41页 |
4.8.1 社保平台与公安部门的信息共享 | 第35-36页 |
4.8.2 社保平台与就业部门的信息共享 | 第36-37页 |
4.8.3 社保平台与医保部门的信息共享 | 第37页 |
4.8.4 社保平台与计生部门的信息共享 | 第37-38页 |
4.8.5 社保平台与房管部门的信息共享 | 第38-39页 |
4.8.6 社保平台与工商部门的信息共享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49页 |
关于社保“法人一证通”平台调查问卷 | 第46-47页 |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 第47-48页 |
社保网上经办办事推进情况统计(表 1)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