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绪论 | 第8-17页 |
(一) 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8-9页 |
1. 研究缘起 | 第8-9页 |
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9-15页 |
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三) 研究设计 | 第15-17页 |
1. 研究方法分析 | 第15页 |
2. 研究对象 | 第15-17页 |
二、辛春雨老师之备课 | 第17-30页 |
(一)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辛春雨老师的备课六步 | 第17-25页 |
1. 方式灵活学生为导向 | 第17-18页 |
2. 解读教材独特敏锐 | 第18-21页 |
3. 掌握学情因材施教 | 第21-22页 |
4. 教学目标符合实际 | 第22-23页 |
5. 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 第23-24页 |
6. 教学思路新颖清晰 | 第24-25页 |
(二) 规矩之外机智灵活——辛春雨老师的备课智慧 | 第25-27页 |
1. 正视“预设” | 第25-26页 |
2. 巧“生成” | 第26-27页 |
(三) 有机循环追求卓越——辛春雨老师的备课在反思中升华 | 第27-30页 |
1. 在反思中发现问题 | 第27页 |
2. 有机循环 | 第27-30页 |
三、辛春雨老师备课之我思 | 第30-38页 |
(一) 教师信念 | 第30-33页 |
1. 内驱力 | 第30-31页 |
2. 教师学养 | 第31-32页 |
3. 问题意识 | 第32-33页 |
(二) 外部因素 | 第33-38页 |
1. 时间 | 第33-34页 |
2. 环境 | 第34-36页 |
3. 学生 | 第36页 |
4. 教材内容 | 第36-38页 |
四、也谈启示和建议 | 第38-42页 |
(一) 辛春雨老师备课之启示 | 第38-40页 |
1. 坚定教师信念提升教师学养 | 第38页 |
2. 深入研读课标认真细读文本 | 第38-39页 |
3. 以学情为导航自主设计教学流程 | 第39页 |
4. 以研究的态度对待备课争做研究型教师 | 第39-40页 |
(二) 给小学语文初任教师的几点建议 | 第40-42页 |
1. 考量全局确定恰当的教学策略 | 第40页 |
2. 时常书面反思培养问题意识 | 第40-41页 |
3. 广义理解“备课”做到终身学习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4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