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1 绪论 | 第10-19页 |
| ·天然抗菌剂 | 第10-12页 |
| ·壳聚糖衍生物 | 第10-11页 |
| ·微生物类 | 第11-12页 |
| ·有机抗菌剂 | 第12-15页 |
| ·季铵盐类抗菌剂 | 第12页 |
| ·季鏻盐抗菌剂 | 第12-13页 |
| ·其他 | 第13-15页 |
| ·无机抗菌剂 | 第15-16页 |
| ·银系抗菌剂 | 第15-16页 |
| ·纳米 TiO_2 抗菌剂 | 第16页 |
| ·微生物鉴定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贻贝保鲜的研究 | 第18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路线 | 第18-19页 |
| 2 MIDI 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方法的建立 | 第19-32页 |
| ·材料 | 第19-21页 |
| ·菌株 | 第19页 |
| ·试剂及配制 | 第19-21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21页 |
| ·方法 | 第21-27页 |
| ·Sherlock 鉴定系统鉴定蜡样芽孢杆菌 | 第21-25页 |
| ·传统生理生化鉴定蜡样芽胞杆菌 | 第25页 |
| ·不同培养基对蜡样芽胞杆菌MIDI 鉴定结果影响实验 | 第25页 |
| ·不同取量对蜡样芽胞杆菌MIDI 鉴定结果影响实验 | 第25页 |
| ·PCR 菌种鉴定方法鉴定蜡样芽胞杆菌 | 第25-2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2页 |
| ·MIDI 鉴定系统推荐方法的鉴定蜡样芽胞杆菌结果 | 第27-28页 |
| ·不同培养基对蜡样芽胞杆菌MIDI 鉴定结果的影响 | 第28-29页 |
| ·不同取菌量对蜡样芽胞杆菌MIDI 鉴定结果的影响 | 第29页 |
| ·蜡样芽胞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 | 第29-30页 |
| ·PCR 鉴定蜡样芽胞杆菌结果 | 第30页 |
| ·讨论 | 第30-32页 |
| 3 贻贝中优势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32-38页 |
| ·材料、仪器及试剂的配制 | 第32-33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32页 |
| ·试剂的配制 | 第32-33页 |
| ·方法 | 第33页 |
| ·贻贝中优势菌的分离 | 第33页 |
| ·贻贝中优势菌的生理生化鉴定 | 第33页 |
| ·贻贝中优势菌的MIDI 方法鉴定 | 第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8页 |
| ·贻贝中优势菌的分离结果 | 第33-34页 |
| ·贻贝中优势菌的生理生化鉴定 | 第34-36页 |
| ·贻贝中优势菌的MIDI 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结果 | 第36页 |
| ·讨论 | 第36-38页 |
| 4 新型抗菌剂抗菌效果的研究 | 第38-46页 |
| ·材料与试剂的配制 | 第38页 |
| ·材料 | 第38页 |
| ·试剂的配制 | 第38页 |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8-39页 |
| ·方法 | 第39-40页 |
| ·CP251、CP252 和DTPA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抑制曲线的测定 | 第39页 |
| ·滤纸片实验 | 第39-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6页 |
| ·结果 | 第40-41页 |
| ·讨论 | 第41-46页 |
| 5 新型抗菌剂的细胞毒实验 | 第46-55页 |
| ·细胞培养前的准备工作 | 第47-48页 |
| ·清洗 | 第47-48页 |
| ·消毒 | 第48页 |
| ·试剂的配制 | 第48-5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 ·材料 | 第51页 |
| ·方法 | 第51-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5页 |
| 6 新型抗菌剂在贻贝保鲜中的应用 | 第55-5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5-57页 |
| ·材料 | 第55页 |
| ·方法 | 第55-5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7-59页 |
| ·结果 | 第57页 |
| ·讨论 | 第57-59页 |
| 7 结论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59页 |
| ·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