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突变烟草雄性不育表型分析及分子基础研究
符号说明 | 第1-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1 前言 | 第13-26页 |
·植物雄性不育简介 | 第13-16页 |
·雄配子的形成过程 | 第13-15页 |
·花粉壁的形态建成 | 第15-16页 |
·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 | 第16-17页 |
·雄性不育突变体的应用 | 第17-24页 |
·雄性不育突变体的来源 | 第17-18页 |
·雄性不育突变体的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质粒拯救法 | 第18-19页 |
·T-Linker PCR | 第19页 |
·TAIL-PCR | 第19-20页 |
·PCR walking | 第20页 |
·雄性不育突变体的研究揭示花粉发育相关分子机制 | 第20-24页 |
·胼胝质与雄配子发育 | 第24-25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6-39页 |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植物材料 | 第26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26页 |
·PCR所用引物 | 第26-27页 |
·酶及生化试剂 | 第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9页 |
·雄性不育的形态学观察 | 第27页 |
·花粉数量的测定 | 第27页 |
·花粉I2-KI染色法 | 第27-28页 |
·花粉体外萌发试验 | 第28页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28页 |
·花蕾各发育时期的划分 | 第28-29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29页 |
·DAPI染色及花粉细胞核的观察 | 第29-30页 |
·苯胺蓝染色分析 | 第30页 |
·雄性不育的遗传分析 | 第30页 |
·引起不育表型的基因的筛选 | 第30-33页 |
·烟草基因组的提取 | 第30-31页 |
·突变烟草不育基因的筛选 | 第31-33页 |
·琼脂糖凝胶回收 | 第33-34页 |
·连接 | 第34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4页 |
·转化及克隆筛选、测序 | 第34-35页 |
·大肠杆菌质粒DNA的提取 | 第35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5-36页 |
·T-DNA纯合突变体的鉴定 | 第36页 |
·总RNA提取 | 第36-37页 |
·反转录第一链的合成 | 第37-38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8-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55页 |
·不育植株的发现及突变体类型界定 | 第39-40页 |
·不育植株表型特征 | 第40-45页 |
·野生型与突变体花丝长度比较 | 第41页 |
·野生型与突变体花粉数量的比较 | 第41-42页 |
·花粉活力检测 | 第42-43页 |
·花粉外壁的扫描电镜观察 | 第43-45页 |
·雄性不育的细胞学分析 | 第45-46页 |
·花粉发育不同时期的DAPI染色 | 第46-47页 |
·花粉发育时期胼胝质的观察 | 第47-48页 |
·遗传学分析 | 第48页 |
·雄配子不育相关基因的分子克隆 | 第48-55页 |
·T-DNA侧翼序列的分离 | 第48-49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 第49-50页 |
·突变体中T-DNA插入位点可能的基因分析 | 第50-51页 |
·候选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 第51页 |
·候选基因在花粉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差异 | 第51-55页 |
4 讨论 | 第55-59页 |
5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