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班主任能力研究--以杭州市余杭中学为例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次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问题缘起 | 第11-12页 |
·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班主任、中学班主任 | 第12-13页 |
·能力、胜任力、素质 | 第13-14页 |
·中学班主任能力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第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创新之处 | 第20页 |
·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 第20-22页 |
2 新时期中学班主任的重要能力 | 第22-50页 |
·新时期中学班主任的重要能力 | 第22-25页 |
·新时期社会变化 | 第22-23页 |
·新时期教育对象变化 | 第23-24页 |
·班主任重要能力之间的关系 | 第24-25页 |
·心理辅导能力 | 第25-30页 |
·心理辅导能力的重要性 | 第25-26页 |
·心理辅导工作主要内容 | 第26-29页 |
·团体咨询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 第29-30页 |
·运用信息技术能力 | 第30-36页 |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构成 | 第31页 |
·网络运用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运用网络开展班主任工作的优点 | 第32-33页 |
·班主任的网络助手 | 第33-35页 |
·对中学生进行上网引导 | 第35-36页 |
·反思能力 | 第36-40页 |
·反思能力的含义 | 第37页 |
·反思的分类 | 第37-39页 |
·反思能力在中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意义 | 第39-40页 |
·班级活动组织能力 | 第40-44页 |
·班级活动的概念 | 第40-41页 |
·班级活动的作用 | 第41页 |
·班级活动的形式 | 第41-44页 |
·整合教育力量能力 | 第44-50页 |
·整合家庭教育力量的能力 | 第44-47页 |
·整合教师教育力量的能力 | 第47页 |
·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 | 第47-50页 |
3 中学班主任能力的调查分析 | 第50-61页 |
·中学班主任能力的现状分析 | 第50-54页 |
·中学班主任能力的问题审视 | 第54-61页 |
·班主任对于网络运用能力不够重视 | 第54-56页 |
·班主任自身的成长缺乏关注 | 第56-57页 |
·静有余而动不足 | 第57-58页 |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存在问题 | 第58-61页 |
4 中学班主任能力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61-67页 |
·中学班主任自身的原因 | 第61-64页 |
·学习意识不强 | 第61-62页 |
·缺乏反思意识 | 第62页 |
·班主任能力进入高原期 | 第62-63页 |
·缺乏专业理论学习 | 第63-64页 |
·学校管理层面的原因 | 第64-65页 |
·提供的学习机会较少 | 第64页 |
·学校未形成学习型组织 | 第64-65页 |
·工作量计算制度需改进 | 第65页 |
·国家制度层面的原因 | 第65-67页 |
·缺乏班主任能力参照标准 | 第66页 |
·师范生教育中缺乏班主任相关能力的教育 | 第66页 |
·缺乏为班主任提供专项培训 | 第66-67页 |
5 中学班主任能力的提高策略 | 第67-81页 |
·班主任能力的自主提高策略 | 第67-75页 |
·树立强烈的提高自身能力的责任感 | 第67-68页 |
·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更新教育理念 | 第68-70页 |
·着力从提高反思能力入手,形成自我成长机制 | 第70-72页 |
·班主任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 | 第72-74页 |
·加强道德修养,塑造完整人格 | 第74-75页 |
·学校应为班主任提供发展平台 | 第75-79页 |
·学校班主任管理存在不足 | 第75-77页 |
·学校提高班主任能力的策略 | 第77-79页 |
·国家应制定更有利于班主任能力发展的政策 | 第79-81页 |
·推广班主任专业化 | 第79页 |
·建立班主任激励机制 | 第79-80页 |
·国家应制定评价标准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后记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附录一:中学班主任能力调查问卷(班主任卷) | 第86-87页 |
附录二:中学班主任能力结构调查问卷(学生卷) | 第87-89页 |
附录三:关于中学班主任能力的访谈纲要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