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2-13页 |
·我国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13-14页 |
·混凝土耐久性的评价指标 | 第14页 |
·氯盐侵蚀的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海洋混凝土的腐蚀机理 | 第14-15页 |
·氯离子扩散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氯离子扩散试验研究 | 第16-20页 |
·钢筋锈蚀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混凝土保护层开裂过程 | 第20-21页 |
·混凝土保护层锈胀开裂的影响因素 | 第21页 |
·钢筋锈蚀实验研究 | 第21-22页 |
·本文研究背景及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材料基本性能和试验方法 | 第24-46页 |
·试验材料 | 第24-29页 |
·水泥 | 第24-25页 |
·细骨料 | 第25页 |
·粗骨料 | 第25页 |
·水 | 第25-26页 |
·粉煤灰 | 第26页 |
·矿渣粉 | 第26页 |
·减水剂 | 第26页 |
·纤维 | 第26-27页 |
·盐 | 第27页 |
·有机硅涂料 | 第27-28页 |
·环氧树脂 | 第28-29页 |
·硅氧烷 | 第29页 |
·钢铁除锈剂 | 第29页 |
·试验配合比的确定 | 第29-34页 |
·配合比的设计方法 | 第29-30页 |
·根据强度要求设计的初步配合比 | 第30页 |
·氯盐侵蚀实验配合比 | 第30-34页 |
·钢筋锈蚀试验配合比 | 第34页 |
·试件制作 | 第34-38页 |
·试件尺寸和养护要求 | 第34-35页 |
·水泥胶砂强度试件制作过程 | 第35-36页 |
·混凝土强度试件制作过程 | 第36-37页 |
·氯离子扩散系数试件制作过程 | 第37-38页 |
·钢筋锈蚀短梁制作过程 | 第38页 |
·试件测试 | 第38-45页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8-40页 |
·纤维分散性测试 | 第40-42页 |
·氯离子扩散系数测试 | 第42-43页 |
·防腐涂料的抗氯离子侵蚀测试 | 第43-44页 |
·钢筋锈蚀测试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混凝土力学性能和纤维分散性能分析 | 第46-59页 |
·水泥胶砂强度 | 第46-47页 |
·混凝土塌落度和抗压强度 | 第47-53页 |
·塌落度试验结果 | 第47-49页 |
·强度试验结果 | 第49-53页 |
·纤维分散性试验 | 第53-57页 |
·搅拌工艺对纤维混凝土的影响 | 第53-55页 |
·搅拌时间对纤维混凝土的影响 | 第55-56页 |
·纤维用量对纤维混凝土的影响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分析 | 第59-71页 |
·海工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 | 第59-61页 |
·水灰比和龄期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59-60页 |
·水泥品种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60-61页 |
·纤维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61-62页 |
·矿物掺和料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62-66页 |
·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62-64页 |
·矿粉掺量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64页 |
·双掺粉煤灰和矿粉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64-66页 |
·涂料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66-70页 |
·涂料种类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66-67页 |
·涂料层数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67-68页 |
·有机硅涂料对纤维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68-69页 |
·有机硅涂料对矿物掺和料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梁锈胀开裂分析 | 第71-81页 |
·试验现象 | 第71-73页 |
·钢筋混凝土梁锈胀开裂现象 | 第71-73页 |
·钢筋锈蚀现象 | 第73页 |
·钢筋混凝土梁锈胀开裂时间分析 | 第73-77页 |
·电流密度对锈胀开裂时间的影响 | 第73-74页 |
·水灰比对锈胀开裂时间的影响 | 第74-75页 |
·保护层厚度对锈胀开裂时间的影响 | 第75-76页 |
·纤维掺量对锈胀开裂时间的影响 | 第76-77页 |
·钢筋锈蚀率分析 | 第77-78页 |
·裂缝宽度扩展规律分析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