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工程施工论文--隧洞与地下工程论文

深埋隧洞围岩及支护结构稳定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概述第10页
   ·隧道支护结构理论的发展与现状第10-12页
   ·隧道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发展与现状第12-15页
   ·新奥法锚喷支护数值模拟研究第15-16页
   ·研究内容第16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二章 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锚喷支护作用原理第18-25页
   ·隧道围岩稳定性判据第18-20页
     ·围岩强度判据第18页
     ·围岩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判据第18-19页
     ·围岩松动圈(破裂区)判据第19-20页
   ·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第20-22页
     ·内在因素第20-21页
     ·施工因素的影响第21-22页
   ·隧道围岩破坏形态第22-23页
     ·隧道围岩的局部坍塌第22页
     ·隧道围岩的拱形塌方第22-23页
     ·隧道围岩的异形破坏第23页
     ·膨胀岩隧道破坏第23页
     ·岩爆第23页
   ·锚喷支护作用机理及特点第23-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FLAC3D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第25-32页
   ·FLAC3D基本介绍第25页
   ·FLAC3D计算方法第25-27页
     ·空间导数的有限差分近似第25-26页
     ·运动平衡方程第26页
     ·应变、应力及节点不平衡力第26页
     ·阻尼力第26-27页
     ·本构方程第27页
   ·本构模型第27-28页
   ·相关结构单元介绍第28-31页
     ·锚杆(索)结构单元第28-30页
     ·壳结构单元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隧道施工开挖支护前后围岩稳定性分析第32-43页
   ·工程概况第32-33页
     ·引水隧洞基本概况第32-33页
     ·隧道结构布置及施工方案第33页
   ·三维数值模型的建立第33-36页
     ·模型建立及边界条件第33-35页
     ·本构模型及计算参数第35-36页
   ·初始应力场的模拟第36页
   ·应力释放的模拟实现第36页
   ·支护结构对隧洞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第36-42页
     ·围岩位移场分析第37-39页
     ·应力场分析第39-41页
     ·塑性区分析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五章 不同影响因素下隧洞施工稳定性研究第43-69页
   ·不同埋深下隧洞开挖不支护时围岩稳定性分析第43-45页
   ·埋深变化对隧洞围岩—支护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第45-52页
     ·隧洞周边围岩位移变化规律分析第45-47页
     ·应力场变化规律分析第47-49页
     ·围岩塑性区分析第49-50页
     ·初期支护结构受力及变形分析第50-52页
   ·不同侧压力系数下隧洞施工开挖稳定性分析第52-58页
     ·隧洞周边围岩位移变化规律分析第53页
     ·应力场变化规律分析第53-55页
     ·围岩塑性区分析第55-56页
     ·初期支护结构受力及变形分析第56-58页
   ·围岩水平对隧洞施工开挖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第58-61页
     ·围岩变形分析第59页
     ·围岩应力分析第59-60页
     ·围岩塑性区分析第60-61页
   ·围岩参数敏感性分析第61-64页
     ·围岩变形分析第62-63页
     ·围岩应力分析第63页
     ·围岩塑性区分析第63-64页
   ·喷射混凝土支护参数变化对隧洞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第64-68页
     ·隧洞周边围岩变形分析第65页
     ·应力场分析第65-66页
     ·围岩塑性区分析第66-67页
     ·支护结构受力分析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结论第69-70页
   ·不足与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3页
致谢第73-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课题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工水泥混凝土基本性能和氯离子扩散特性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大坝及湿筛混凝土拉伸软化本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