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PK模型的香豆素类系列化合物结构—暴露量—剂量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PBPK原理 | 第13页 |
·发展历程 | 第13-16页 |
·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PBPK模型特征 | 第17-22页 |
·模型参数 | 第22-23页 |
·生化参数 | 第22页 |
·生理参数 | 第22-23页 |
·利用体外到体内的外推法求解相应的模型参数 | 第23-30页 |
·组织分布 | 第24-25页 |
·游离分数 | 第25-26页 |
·清除率预测 | 第26-30页 |
·PBPK模型的模拟及计算软件 | 第30-31页 |
·PBPK模型的优势 | 第31-32页 |
·主要内容 | 第32-3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4-45页 |
·数据来源 | 第34-37页 |
·研究对象 | 第34-37页 |
·化合物 1~15的抗肿瘤活性及半衰期 | 第37页 |
·人的PBPK模型的建立 | 第37-39页 |
·模型参数 | 第39-42页 |
·人的组织/血浆游离分数 | 第40页 |
·人的肝脏清除率 | 第40-42页 |
·人的组织血浆分配系数 | 第42页 |
·模型求解及技术路线 | 第42-4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5-58页 |
·化合物 1~15的理化性质 | 第45页 |
·IVIVE方法求得的参数数据 | 第45-53页 |
·人的组织/血浆游离分数数据 | 第45页 |
·人的肝脏清除率相关数据 | 第45-48页 |
·人的组织/血浆分配系数数据 | 第48-53页 |
·模型求解结果 | 第53页 |
·结果分析 | 第53-5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8-64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展望 | 第59-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附录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