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笔记小说中的宋代僧人形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1.选题原因、意义 | 第8-9页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3.研究方法 | 第9-12页 |
一、笔记小说与僧人形象概述 | 第12-20页 |
1.笔记小说的演变及定义 | 第12-14页 |
1.1 笔记小说的演变 | 第12-13页 |
1.2 关于笔记小说的定义 | 第13-14页 |
2. 略述宋人笔记 | 第14-16页 |
2.1 宋人笔记小说的写作原因 | 第14-16页 |
2.2 宋人笔记小说的分类 | 第16页 |
3.宋元及宋元以前文学中僧人形象的演变 | 第16-20页 |
3.1 魏晋时期的僧人形象 | 第17页 |
3.2 隋唐时期的僧人形象 | 第17-18页 |
3.3 宋元时期的僧人形象 | 第18-20页 |
二、宋人笔记小说中僧人形象分析 | 第20-44页 |
1.从行为品格方面分析僧人形象 | 第20-34页 |
1.1 高僧形象 | 第21-24页 |
1.2 诗僧形象 | 第24-28页 |
1.3 异僧形象 | 第28-31页 |
1.4 劣僧形象 | 第31-34页 |
2.从社会交往活动来分析僧人形象 | 第34-44页 |
·与帝王的交往 | 第35-38页 |
·与士大夫的交往 | 第38-42页 |
·与民众的交往 | 第42-44页 |
三、宋代笔记小说中宋代僧人形象特点 | 第44-50页 |
1.僧人的世俗化 | 第44-46页 |
·追求名利欲 | 第44-45页 |
·社会活动的多样化 | 第45-46页 |
2.僧人的士大夫化 | 第46-47页 |
3.儒释相融的思想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