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唐诗咏三国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绪论第10-14页
第一章:唐诗与三国第14-18页
 1、汉末三国与汉末三国诗第14-17页
 2、《全唐诗》中的三国诗及其作用第17-18页
第二章 :铜雀台组诗和唐代的宫廷生活第18-38页
 1、中国古代的“台”和铜雀台第18-22页
   ·“台”的象征意义第18-19页
   ·铜雀台和铜雀伎第19-22页
 2、唐代的铜雀台诗和铜雀伎诗第22-33页
   ·唐诗中的铜雀台以及铜雀伎形象第22页
   ·铜雀台和铜雀伎诗与唐代的守陵制度第22-24页
   ·古代统治者的享乐生活概述第24-27页
   ·铜雀台以及铜雀伎诗与唐代宫人的生活第27-33页
 3、铜雀台诗和唐代文人的失意情怀第33-36页
 4、铜雀台铜雀伎意象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唐诗咏建安文人第38-52页
 1、唐诗吟咏的三曹与建安七子(邺下文人集团)概况第38页
 2、三曹及建安七子以及邺下文人的背后第38-41页
   ·三曹以及建安七子为首的邺下文人集团第38-39页
   ·三曹以及建安七子的形象特征第39-41页
 3、唐诗中的建安文人与唐人的乱世情怀第41-47页
   ·唐诗中的建安文人-离乱穷愁第41-42页
   ·杜甫与王粲的不解之缘第42-44页
   ·李商隐和王粲沦落天涯之愁第44-46页
   ·唐诗中的建安文人与唐人的乱世情怀第46-47页
 4、唐诗中的建安文人与唐人的“齐贤”心理第47-51页
   ·曹植和陈琳-才高八斗的才子形象第47-48页
   ·唐人笔下的曹植与唐人们的爱才惜才情结第48-50页
   ·唐诗中的陈琳、阮瑀等建安文人与唐人的送别唱和之诗第50-51页
 5、“贬曹”思想的体现第51-52页
第四章:竹林七贤诗与唐人的“出世”情怀第52-72页
 1、唐诗中的竹林七贤诗概况第52-53页
 2、竹林七贤与竹林七贤的意象第53-57页
   ·竹林七贤概述第53页
   ·竹林七贤“放荡”的生活的背后第53-57页
 3、“出世”与“入世”的问题第57-63页
   ·古代隐士们的“真隐”与“假隐”第57-59页
   ·儒家与道家之辨第59-63页
 4、唐诗中的竹林七贤与唐人的“出世”情怀第63-68页
   ·唐诗中的竹林七贤与初唐诗人的隐逸情怀第63-66页
   ·竹林七贤诗与唐朝中后期知识分子的避世心态第66-68页
 5、竹林七贤诗与盛唐时期的人的自我标榜意识第68-71页
 6、竹林七贤形象探析第71-72页
第五章:金陵诗、赤壁诗等怀古诗歌与晚唐气象第72-90页
 1、唐诗中的三国怀古诗第72-73页
 2、唐诗中的金陵怀古诗歌第73-78页
   ·金陵王气第73-75页
   ·唐人与金陵城第75-76页
   ·唐诗中金陵怀古诗歌的形象特征第76-78页
 3、唐诗中的赤壁怀古诗歌第78-81页
   ·唐诗中的赤壁第78-80页
   ·赤壁之战以及赤壁形象分析第80-81页
 4、中晚唐时期的其他的怀古诗歌第81-83页
 5、怀古诗歌的涌现与中晚唐国势第83-88页
   ·中晚唐时期的怀古高潮第83-84页
   ·中晚唐时期文人对乱世的思考第84-86页
   ·中晚唐诗人对生命的思考第86-87页
   ·怀古诗歌的高潮与安史之乱之后经济重心南迁的关系第87-88页
 6、怀古诗歌的形象探析第88-90页
第六章 :蜀汉诗歌与唐代知识分子的英雄情结第90-100页
 1、唐诗中的刘备与诸葛亮第90-94页
   ·唐诗中描写刘备与诸葛亮的诗歌概况第90-91页
   ·刘备与诸葛亮的形象探析第91-94页
 2、杜甫的诸葛亮情结第94-96页
 3、唐诗中的刘备与诸葛亮与唐人的英雄情结第96-97页
 4、从《三国志》到《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扬刘抑曹”现象浅探第97-100页
结语第100-102页
参考书目第102-104页
致谢第104-10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檀香刑》中凌迟事件的ECC分析方案
下一篇:宋人笔记小说中的宋代僧人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