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民间信仰的概念界定及其研究价值 | 第9-10页 |
一、民间信仰的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二、民间信仰的研究价值 | 第10页 |
第二节 民间信仰的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发展趋势 | 第10-14页 |
一、国外的研究 | 第10-12页 |
二、国内的研究 | 第12-13页 |
三、不足之处与发展展望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本研究的意义与构想 | 第14页 |
一、本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二、本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 第14页 |
三、本研究的目标 | 第14页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晚清至民国时期新疆汉族移民概况与分布 | 第16-19页 |
第一节 晚清时期新疆汉族移民的概况与分布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民国时期新疆汉族移民的概况与分布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神灵的旅行——新疆汉族移民民间信仰诸神的来源与庙宇地理分布 | 第19-38页 |
第一节 晚清至民国时期新疆汉族移民民间信仰诸神之来源 | 第19-24页 |
一、源于道教的汉族移民民间信仰诸神 | 第19-20页 |
二、源于佛教的汉族移民民间信仰诸神 | 第20-22页 |
三、晚清至民国时期新疆汉族移民民间信仰中源于大军带来的神祗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晚清至民国时期新疆汉族移民民间信仰诸神的地理分布 | 第24-38页 |
一、惠远城汉族移民民间信仰诸神及庙宇 | 第24-25页 |
二、奇台汉族移民民间信仰诸神及庙宇 | 第25-27页 |
三、阜康汉族移民民间信仰诸神及庙宇 | 第27-28页 |
四、绥来县(今玛纳斯)汉族移民民间信仰诸神及庙宇 | 第28-31页 |
五、镇西(今巴里坤)汉族移民民间信仰诸神及庙宇 | 第31-33页 |
六、迪化城汉族移民民间信仰诸神及庙宇 | 第33-35页 |
七、小结 | 第35-38页 |
第四章 晚清至民国时期新疆汉族移民民间信仰生活 | 第38-44页 |
第一节 社火活动中的民间信仰 | 第38-41页 |
一、奇台汉族移民的民间社火活动 | 第39页 |
二、晚清至民国时期昌吉地区的汉族移民社火活动 | 第39-40页 |
三、晚清至民国时期新疆汉族移民民间灯会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庙会与游艺活动 | 第41-44页 |
一、绥来(今玛纳斯)汉族移民的民间庙会活动 | 第41-42页 |
二、哈密县汉族移民的民间庙会活动 | 第42-43页 |
三、新疆其它各地汉族移民民间庙会活动 | 第43-44页 |
第五章 三视角下的晚清至民国时期新疆汉族移民民间信仰 | 第44-52页 |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视角下新疆汉族移民民间信仰 | 第44-47页 |
第二节 中心与边陲视角下新疆汉族移民民间信仰变迁 | 第47-48页 |
第三节 传统与现代视角下新疆汉族移民民间信仰变迁 | 第48-52页 |
第六章 晚清至民国时期新疆汉族移民民间信仰的历史作用 | 第52-59页 |
第一节 晚清至民国时期新疆汉族移民民间信仰的族群认同作用 | 第52-54页 |
第二节 晚清至民国时期新疆汉族移民民间信仰的农事作用 | 第54-55页 |
第三节 晚清至民国时期新疆汉族移民民间信仰的社会作用 | 第55-57页 |
第四节 晚清至民国时期新疆汉族移民民间信仰的文化传承作用 | 第57-59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64页 |
致谢信 | 第64-65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