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20页 |
1 绪论 | 第20-34页 |
·研究背景 | 第20-22页 |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对信号系统电磁影响研究现状 | 第22-29页 |
·牵引供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第22页 |
·弓网受流机理与理论 | 第22-24页 |
·高速铁路综合接地技术 | 第24页 |
·信号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 | 第24-26页 |
·牵引供电系统与信号系统间电磁影响数值计算方法 | 第26-29页 |
·论文选题意义及创新点 | 第29-30页 |
·论文选题意义 | 第29-30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30页 |
·论文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4页 |
2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电磁暂态理论分析 | 第34-56页 |
·牵引网短路暂态过程理论分析 | 第34-42页 |
·AT供电方式下牵引网短路电流分布理论分析 | 第34-38页 |
·短路条件下短路电流对信号电缆电磁影响的分析 | 第38-40页 |
·牵引网短路实验短路暂态过程理论分析 | 第40-42页 |
·列车过分相特殊运行工况暂态过程理论分析 | 第42-54页 |
·高速铁路电分相设置 | 第42-43页 |
·列车过电分相过程分析 | 第43-44页 |
·列车过分相特殊工况暂态过程理论分析 | 第44-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3 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的牵引供电系统对信号电缆瞬态电磁影响仿真模型 | 第56-78页 |
·多导体传输线理论分析 | 第56-65页 |
·多导体传输线方程 | 第57-62页 |
·多导体传输线的时域求解 | 第62-65页 |
·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的瞬态电磁影响等效模型 | 第65-66页 |
·瞬态电磁影响模型的多导体传输线方程求解方法 | 第66-67页 |
·多导体传输线模型参数处理 | 第67-73页 |
·单位电容矩阵计算 | 第67-68页 |
·包含频率损耗传输线单位长度参数处理 | 第68-71页 |
·端部边界条件处理 | 第71-72页 |
·牵引回流系统横联点设置处理 | 第72-73页 |
·列车运行特殊工况及接触网故障条件暂态干扰源 | 第73-76页 |
·接触网故障条件模拟 | 第73页 |
·列车特殊运行工况暂态模拟 | 第73-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4 采用多导体传输线模型对牵引供电系统对信号电缆瞬态电磁影响仿真分析 | 第78-116页 |
·列车正常运行工况仿真分析 | 第79-86页 |
·列车靠近供电分段端部情况 | 第79-82页 |
·列车位于供电分段中部情况 | 第82-86页 |
·牵引网故障条件下仿真分析 | 第86-95页 |
·接触线对地短路情况 | 第86-93页 |
·正馈线对地短路情况 | 第93-95页 |
·列车过分相暂态过程仿真分析 | 第95-104页 |
·列车进出无电区暂态过程 | 第95-97页 |
·列车切断主断路器暂态过程 | 第97-100页 |
·列车闭合主断路器暂态过程 | 第100-104页 |
·对信号电缆的电磁骚扰计算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4-113页 |
·列车运行/短路位置与信号电缆平行接近长度的影响 | 第104-108页 |
·大地导电率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信号电缆屏蔽接地方式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暂态过程初始相位角的影响 | 第111-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6页 |
5 牵引供电系统对信号电缆瞬态电磁影响实测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116-132页 |
·牵引供电系统对信号电缆瞬态电磁影响实测数据对比分析 | 第116-129页 |
·测试方法 | 第116-118页 |
·列车正常运行工况实测数据对比分析 | 第118-121页 |
·接触网故障条件实测数据对比分析 | 第121-123页 |
·列车过分相特殊工况实测数据对比分析 | 第123-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32-136页 |
·结论 | 第132-134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6页 |
附录 | 第146-148页 |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 | 第148-15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0-151页 |
详细摘要 | 第151-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