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线路列车晚点控制优化策略及方法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绪论 | 第13-29页 |
·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 第13-15页 |
·依托课题 | 第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5-24页 |
·晚点传播理论和方法 | 第16-19页 |
·运行图稳定性研究 | 第19-21页 |
·列车运行调整研究 | 第21-24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4-26页 |
·论文的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6-29页 |
2 晚点控制策略的方法和基础 | 第29-49页 |
·列车的晚点成因 | 第29-35页 |
·列车晚点成因 | 第29-32页 |
·晚点类型 | 第32-35页 |
·列车的晚点机理 | 第35-40页 |
·晚点传播机理 | 第35-36页 |
·晚点吸收机理 | 第36-39页 |
·晚点预测机理 | 第39-40页 |
·晚点控制的方法基础 | 第40-46页 |
·数理统计方法 | 第40-42页 |
·模型求解方法 | 第42-46页 |
·小结 | 第46-49页 |
3 复杂线路的晚点分布与预测 | 第49-71页 |
·复杂线路的晚点分布模型 | 第49-59页 |
·概率拟合的检验方法 | 第49-50页 |
·微调参数法 | 第50-52页 |
·案例分析 | 第52-59页 |
·复杂线路的晚点预测模型 | 第59-68页 |
·晚点预测的基本模型 | 第59-63页 |
·晚点预测的随机模型 | 第63-67页 |
·案例分析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71页 |
4 基于缓冲时间分配的晚点控制方法 | 第71-101页 |
·缓冲时间的选择与分配方式 | 第71-74页 |
·缓冲时间的选择方式 | 第72-73页 |
·缓冲时间的分配方式 | 第73-74页 |
·连续化的缓冲时间分配方法 | 第74-79页 |
·连续化的缓冲时间分配模型 | 第75-76页 |
·基于代数解析方式的求解算法 | 第76-78页 |
·算法验证 | 第78-79页 |
·离散化的缓冲时间分配方法 | 第79-83页 |
·离散化的缓冲时间分配模型 | 第80-81页 |
·基于禁忌搜索的求解算法 | 第81-83页 |
·缓冲时间分配的随机优化模型应用分析 | 第83-93页 |
·干扰的数学期望与总缓冲时间相等 | 第83-87页 |
·干扰的数学期望与总缓冲时间不等 | 第87-88页 |
·随机优化分配与等比例分配 | 第88-90页 |
·带晚点阈值的优化目标 | 第90-93页 |
·复杂线路的晚点控制案例分析 | 第93-98页 |
·案例描述 | 第93-94页 |
·实验结果 | 第94-98页 |
·小结 | 第98-101页 |
5 基于运行调整的晚点控制方法 | 第101-127页 |
·运行调整问题的分析 | 第101-103页 |
·基于冲突预测的MIP运行调整模型 | 第103-113页 |
·行车冲突预测 | 第103-104页 |
·运行调整策略 | 第104-105页 |
·基于MIP的运行调整模型 | 第105-113页 |
·求解算法 | 第113-118页 |
·右移算法 | 第113-114页 |
·基于局部搜索的算法 | 第114-115页 |
·基于局部搜索的迭代算法 | 第115-117页 |
·最优解的确定和评估 | 第117-118页 |
·复杂线路的运行调整案例分析 | 第118-124页 |
·案例描述 | 第118-120页 |
·实验结果 | 第120-124页 |
·小结 | 第124-127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27-131页 |
·研究内容 | 第127-128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28页 |
·研究展望 | 第128-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1页 |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 | 第141-14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3-144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144-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