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单增李斯特菌简介 | 第11-13页 |
·基本特性 | 第11页 |
·流行病学特征 | 第11-12页 |
·临床症状 | 第12-13页 |
·治疗与防治 | 第13页 |
·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因子与侵染细胞机制 | 第13-15页 |
·毒力因子 | 第13-14页 |
·侵染细胞机制 | 第14-15页 |
·单增李斯特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 第15-18页 |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基本特性 | 第15-16页 |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调控机制 | 第16-17页 |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网络调控 | 第17页 |
·单增李斯特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生物信息学在细菌双组分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秀丽隐杆线虫在Lm致病性和毒力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1-34页 |
·材料 | 第21-25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21页 |
·实验动物和细胞系 | 第21-22页 |
·主要器材 | 第22页 |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23-24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 | 第24页 |
·引物 | 第24-25页 |
·方法 | 第25-34页 |
·LM201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预测 | 第25页 |
·LM201的RS11565基因左右臂的克隆与鉴定 | 第25-27页 |
·重组自杀性质粒的构建 | 第27-29页 |
·Δ RS11565突变菌株的构建 | 第29-31页 |
·Δ RS11565突变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1页 |
·Δ RS11565突变菌株生化特性的鉴定 | 第31页 |
·Δ RS11565突变菌株对C. elegans N2的毒力测定 | 第31页 |
·Δ RS11565突变菌株对小鼠的毒力测定 | 第31-32页 |
·Δ RS11565突变菌株对Caco-2 细胞的黏附和侵袭实验 | 第32-33页 |
·RAW264.7 细胞对Δ RS11565突变菌株的吞噬实验 | 第33-34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4-56页 |
·LM201中TCS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4-44页 |
·LM201中TCSs的统计 | 第34-36页 |
·LM201中组氨酸激酶HK的系统进化树的构建与分析 | 第36-37页 |
·LM201中应答调节蛋白RR的系统进化树的构建与分析 | 第37-38页 |
·LM201中组氨酸激酶HK的结构域组成与分类 | 第38-41页 |
·LM201中应答调节蛋白RR的结构域组成与分类 | 第41-42页 |
·LM201的TCSs的功能预测 | 第42-44页 |
·LM201中RS11570/RS11565基因结构特征分析 | 第44-48页 |
·Δ RS11565突变菌株的构建 | 第48-50页 |
·同源臂的克隆和氯霉素抗性基因(cat)的扩增 | 第48页 |
·同源臂与cat基因片段的连接 | 第48-49页 |
·重组自杀质粒p3007的构建与鉴定 | 第49页 |
·Δ RS11565突变菌株的鉴定 | 第49-50页 |
·Δ RS11565突变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50-51页 |
·Δ RS11565突变菌株生化特性的鉴定 | 第51页 |
·Δ RS11565突变菌株对C. elegans N2的毒力测定 | 第51-53页 |
·Δ RS11565突变菌株对小鼠的毒力测定 | 第53-54页 |
·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 第53页 |
·组织载菌量的测定 | 第53-54页 |
·Δ RS11565突变菌株对Caco-2 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试验结果 | 第54-55页 |
·RAW264.7 细胞吞噬试验结果 | 第55-56页 |
5 讨论 | 第56-59页 |
·突变菌株的构建 | 第56页 |
·RS11565基因的缺失对LM201毒力的影响 | 第56-57页 |
·RS11570/RS11565双组分系统的后续研究展望 | 第57-59页 |
6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