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狂犬病概述 | 第11页 |
·狂犬病病原学 | 第11-12页 |
·狂犬病流行病学 | 第12-13页 |
·传染源 | 第12页 |
·传播途径 | 第12-13页 |
·易感动物 | 第13页 |
·流行情况 | 第13页 |
·狂犬病临床诊断学 | 第13-14页 |
·临床症状 | 第13-14页 |
·诊断 | 第14页 |
·狂犬病防控现状 | 第14-15页 |
·国外防控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防控现状 | 第15页 |
·狂犬病病毒致病机制 | 第15-16页 |
·狂犬病病毒受体 | 第15页 |
·狂犬病病毒结构蛋白对其致病性的影响 | 第15-16页 |
·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常规疫苗 | 第16-17页 |
·新型疫苗 | 第17-18页 |
·Flt3L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Flt3L的结构与特性 | 第18页 |
·Flt3L的生物学活性 | 第18-21页 |
第二章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36页 |
·材料 | 第22-24页 |
·细胞、病毒、细菌及载体 | 第22页 |
·主要药品及试剂 | 第22-23页 |
·主要相关试剂配制 | 第23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3-24页 |
·实验动物 | 第24页 |
·方法 | 第24-36页 |
·人源与鼠源Flt3L同源性的比较 | 第24页 |
·鼠源Flt3L基因的获取 | 第24-26页 |
·重组狂犬病病毒LBNSE-Flt3L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 第26-29页 |
·重组狂犬病病毒LBNSE-Flt3L的拯救 | 第29页 |
·重组狂犬病病毒LBNSE-Flt3L的鉴定 | 第29-30页 |
·重组狂犬病病毒LBNSE-Flt3L的扩增 | 第30页 |
·重组狂犬病病毒LBNSE-Flt3L的滴定 | 第30页 |
·重组狂犬病病毒LBNSE-Flt3L的生长曲线 | 第30页 |
·重组狂犬病病毒LBNSE-Flt3L的致病性实验 | 第30-31页 |
·重组狂犬病病毒LBNSE-Flt3L的免疫性及保护率实验 | 第31-32页 |
·小鼠树突状细胞(DC)的体外分离与培养 | 第32-33页 |
·流式细胞术 | 第33-36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6-50页 |
·人源与鼠源Flt3L同源性的比较 | 第36-37页 |
·鼠源Flt3L基因的获取 | 第37-38页 |
·重组狂犬病病毒LBNSE-Flt3L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 第38-39页 |
·重组狂犬病病毒LBNSE-Flt3L的鉴定 | 第39-40页 |
·免疫荧光检测 | 第39页 |
·Flt3L的表达检测 | 第39-40页 |
·重组狂犬病病毒LBNSE-Flt3L的生长曲线 | 第40-41页 |
·重组狂犬病病毒LBNSE-Flt3L的致病性实验 | 第41页 |
·重组狂犬病病毒LBNSE-Flt3L的免疫性及保护率实验 | 第41-43页 |
·重组病毒免疫小鼠后中和抗体的测定 | 第41-42页 |
·重组病毒免疫小鼠后保护率实验 | 第42-43页 |
·重组狂犬病病毒LBNSE-Flt3L对DC的体外激活 | 第43-45页 |
·重组狂犬病病毒LBNSE-Flt3L对DC的体内激活 | 第45-48页 |
·重组狂犬病病毒LBNSE-Flt3L对GC B的影响 | 第48-50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50-5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