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意义 | 第12-13页 |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6页 |
·氮污染现状及危害 | 第16-17页 |
·氮污染现状 | 第16页 |
·氮污染危害 | 第16-17页 |
·生物脱氮工艺 | 第17-21页 |
·污水氮元素的存在形式及转化 | 第17页 |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 | 第17-19页 |
·传统生物脱氮技术的不足 | 第19页 |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 | 第19-21页 |
·异养硝化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菌丝球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 第23-24页 |
·复合菌在水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实验材料、仪器及药品试剂 | 第26-42页 |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实验药品 | 第26-28页 |
·实验检测方法 | 第28-42页 |
·氨氮的测定 | 第28-31页 |
·硝酸盐氮的测定 | 第31-32页 |
·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 第32-34页 |
·羟胺氮的测定 | 第34-36页 |
·总氮的测定 | 第36-38页 |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 第38-40页 |
·细菌密度的测定 | 第40页 |
·孢子悬浮液的量化 | 第40-41页 |
·菌丝球直径的测定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异养硝化真菌脱氮性能研究 | 第42-52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接种方法对真菌性能的影响 | 第43-45页 |
·不同孢子接种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孢子萌发时间的影响 | 第44-45页 |
·C/N对真菌性能的影响 | 第45-47页 |
·初始pH对真菌性能的影响 | 第47-49页 |
·碳酸钙对真菌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Penicillium sp. L1同时脱除高浓度TN和COD的能力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两株异养硝化菌复合方式优化 | 第52-64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两种异养硝化菌同时接种复合方式的探究 | 第53-57页 |
·碳源实验 | 第53-55页 |
·C/N实验 | 第55页 |
·两种异养硝化菌同时接种复合的效果探究 | 第55-57页 |
·两种异养硝化菌分批培养复合方式的探究 | 第57-60页 |
·对数期Y1与长成L1菌丝球复合方式 | 第57-58页 |
·不同生长期的菌株Y1和L1复合方式 | 第58-60页 |
·异养硝化真菌吸附异养硝化细菌复合方式的探究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六章 优化后复合菌脱氮性能探究 | 第64-70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4-65页 |
·复合菌对氨氮的去除 | 第65页 |
·复合菌对硝酸盐的去除 | 第65-68页 |
·高浓度溶解氧下的反硝化作用 | 第65-67页 |
·低溶解氧浓度下的反硝化作用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页 |
·建议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