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迟缓爱德华氏菌及其危害 | 第10页 |
·迟缓爱德华氏菌的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宿主的机制 | 第10-11页 |
·迟缓爱德华氏菌的重要毒力因子 | 第11-12页 |
·细菌效应物在宿主中的作用机制 | 第12-15页 |
·细菌效应物干扰膜系统 | 第13-14页 |
·细菌效应物参与免疫应答 | 第14页 |
·细菌效应物影响泛素化 | 第14-15页 |
·细菌效应物调控信号通路 | 第15页 |
·细菌效应物的筛选策略 | 第15-17页 |
·生物信息学法 | 第15-16页 |
·分泌组蛋白筛选法 | 第16页 |
·转录组差异比较法 | 第16-17页 |
·分子伴侣法筛选效应物 | 第17页 |
·效应物的鉴定方法 | 第17-19页 |
·Cya酶联免疫法 | 第17-18页 |
·Elk-tag免疫印迹法 | 第18页 |
·TEM-1报告系统法 | 第18页 |
·其他鉴定方法 | 第18-19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9-20页 |
第2章 迟缓爱德华氏菌效应物的筛选 | 第20-31页 |
·引言 | 第20页 |
·实验材料 | 第20-22页 |
·菌株、质粒和细胞株 | 第20页 |
·培养基 | 第20页 |
·试剂 | 第20-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6页 |
·效应物-TEM-1融合表达菌株构建 | 第22-25页 |
·细胞复苏与传代 | 第25页 |
·效应物FRET实验筛选 | 第25-26页 |
·实验结果 | 第26-29页 |
·效应物-TEM-1融合表达菌株构建 | 第26页 |
·效应物FRET实验筛选 | 第26-29页 |
·讨论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迟缓爱德华氏菌效应物的胞内转运鉴定 | 第31-43页 |
·引言 | 第31页 |
·实验材料 | 第31-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6页 |
·效应物-HA融合表达菌株构建 | 第33页 |
·效应物胞内转运免疫荧光鉴定 | 第33-34页 |
·效应物胞内转运免疫印迹鉴定 | 第34页 |
·Western blot实验 | 第34-36页 |
·实验结果 | 第36-41页 |
·效应物-HA融合表达菌株构建 | 第36页 |
·效应物胞内转运免疫荧光鉴定结果 | 第36-39页 |
·效应物胞内转运免疫印迹鉴定结果 | 第39-41页 |
·讨论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迟缓爱德华氏菌效应物胞外分泌考察 | 第43-50页 |
·引言 | 第43页 |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效应物-HA融合表达重组菌株构建 | 第43页 |
·效应物的胞外分泌检测 | 第43-44页 |
·实验结果 | 第44-48页 |
·效应物-HA融合表达重组菌株构建 | 第44页 |
·效应物胞外分泌结果 | 第44-48页 |
·讨论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迟缓爱德华氏菌效应物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0-55页 |
·引言 | 第50页 |
·效应物的理化性质分析 | 第50页 |
·效应物的同源性与保守结构域分析 | 第50-52页 |
·效应物的信号肽序列分析 | 第52页 |
·效应物的跨膜结构域分析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6章 迟缓爱德华氏菌效应物EseG的胞内转运与定位分析 | 第55-63页 |
·引言 | 第55页 |
·实验材料 | 第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57页 |
·胞内转运FRET鉴定实验 | 第55-56页 |
·胞内转运免疫印迹鉴定实验 | 第56页 |
·CD抑制细菌内化实验 | 第56-57页 |
·定位分析组分分离实验 | 第57页 |
·定位分析免疫荧光实验 | 第57页 |
·实验结果 | 第57-61页 |
·EseG在吞噬细胞中的转运依赖T3SS | 第57-58页 |
·EseG在吞噬细胞中的转运依赖细菌内化 | 第58-59页 |
·EseG特异性定位在巨噬细胞中的吞噬泡膜上 | 第59-60页 |
·EseG在非吞噬细胞中的转运与定位分析 | 第60-61页 |
·讨论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论文发表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