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弧菌病及其危害 | 第10页 |
·常见病原性弧菌 | 第10-11页 |
·溶藻弧菌 | 第11页 |
·σ因子 | 第11-14页 |
·σ因子概述 | 第11-12页 |
·σ因子家族 | 第12-13页 |
·主要σ因子 | 第13-14页 |
·σ因子的竞争作用 | 第14页 |
·环境信号调控细菌毒力基因的表达 | 第14-15页 |
·群体感应系统 | 第15页 |
·课题意义 | 第15-18页 |
第2章 溶藻弧菌rpoX鉴定和突变株构建 | 第18-28页 |
·引言 | 第18页 |
·实验材料 | 第18-20页 |
·菌株及培养条件 | 第18-19页 |
·引物 | 第19页 |
·实验试剂及配方 | 第19-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3页 |
·ΔrpoX缺失株的构建 | 第20-22页 |
·回补菌株rpoX~+的构建 | 第22页 |
·溶藻弧菌生长曲线测定 | 第22-23页 |
·实验结果 | 第23-27页 |
·rpoX序列分析 | 第23-25页 |
·rpoX突变株构建 | 第25页 |
·rpoX基因片段扩增及回补株构建 | 第25-26页 |
·rpoX对生长的影响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rpoX对溶藻弧菌环境应激和毒力调控的作用 | 第28-40页 |
·引言 | 第28页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34页 |
·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 | 第28-30页 |
·qRT-PCR | 第30-31页 |
·蛋白纯化 | 第31-32页 |
·蛋白电泳 | 第32页 |
·蛋白印迹分析 | 第32-33页 |
·EMSA | 第33页 |
·运动性分析 | 第33页 |
·生物被膜的测定 | 第33-34页 |
·环境应激 | 第34页 |
·动物实验 | 第34页 |
·实验结果 | 第34-39页 |
·RpoE正调控rpoX的表达 | 第34-35页 |
·rpoX表达受温度调控 | 第35-37页 |
·rpoX调控溶藻弧菌运动性 | 第37页 |
·rpoX促进生物被膜形成 | 第37-38页 |
·rpoX响应低盐应激环境 | 第38页 |
·rpoX对鱼体攻毒的影响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rpoX与群体感应系统不存在互相调控关系 | 第40-45页 |
·引言 | 第40页 |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HPA检测 | 第42页 |
·β-半乳糖酶活性检测 | 第42页 |
·实验结果 | 第42-44页 |
·rpoX对外毒素Asp的产量无影响 | 第42-43页 |
·rpoX与群体感应不存在调控作用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rpoX调控元的鉴定与分析 | 第45-53页 |
·引言 | 第45页 |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8页 |
·RNA-Seq | 第45-47页 |
·ChIP-Seq | 第47-48页 |
·实验结果 | 第48-52页 |
·rpoX调控元分析 | 第48-51页 |
·RpoX对自身具有调控作用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4页 |
·主要结论 | 第53页 |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论文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