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根际微生物的促生作用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生长 | 第13-14页 |
·根际微生物与土壤养分的微观及宏观来源 | 第14-15页 |
·根际微生物与生物控制 | 第15-16页 |
·根际微生物联合修复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根际微生物与根际修复 | 第17-18页 |
·微生物联合修复机理 | 第18-19页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遗传学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功能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20页 |
·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课题来源 | 第20-21页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5页 |
·样地概况 | 第22-23页 |
·实验主要试剂 | 第23页 |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9页 |
·实验设计 | 第25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25-26页 |
·样品的预处理及储存 | 第26页 |
·芦苇根际土壤性质分析 | 第26-27页 |
·芦苇生长状况调查及化学元素分析 | 第27页 |
·芦苇根系AMF侵染情况调查 | 第27页 |
·芦苇根际微生物遗传物质多样性调查 | 第27-28页 |
·芦苇根际微生物碳源代谢多样性调查 | 第28页 |
·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28-29页 |
第3章 不同生长季芦苇生态系统特征 | 第29-48页 |
·芦苇根际土壤性质 | 第29-33页 |
·近水区芦苇根际土壤性质 | 第29-30页 |
·远水区芦苇根际土壤性质 | 第30-33页 |
·芦苇生长状况 | 第33-38页 |
·近水区芦苇生长状况 | 第33-35页 |
·远水区芦苇生长状况 | 第35-38页 |
·芦苇根际微生物多样性 | 第38-45页 |
·近水区芦苇根际微生物多样性 | 第38-41页 |
·远水区芦苇根际微生物多样性 | 第41-45页 |
·芦苇根系AMF侵染情况 | 第45-47页 |
·近水区芦苇根系AMF侵染情况 | 第45-46页 |
·远水区芦苇根系AMF侵染情况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不同生境芦苇生态系统特征 | 第48-68页 |
·芦苇根际土壤性质 | 第48-52页 |
·不同类型湿地芦苇根际土壤性质 | 第48-50页 |
·不同水分梯度芦苇根际土壤性质 | 第50-52页 |
·芦苇生长状况 | 第52-57页 |
·不同类型湿地芦苇生长状况 | 第52-54页 |
·不同水分梯度芦苇生长状况 | 第54-57页 |
·芦苇根际微生物多样性 | 第57-65页 |
·不同类型湿地芦苇根际微生物多样性 | 第57-61页 |
·不同水分梯度芦苇根际微生物多样性 | 第61-65页 |
·芦苇根系AMF侵染情况 | 第65-66页 |
·不同类型湿地芦苇根系AMF侵染情况 | 第65页 |
·不同水分梯度芦苇根系AMF侵染情况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5章 芦苇生态系统不同组分相互作用关系 | 第68-86页 |
·芦苇根际土壤性质对芦苇生态系统的影响 | 第68-72页 |
·芦苇根际土壤元素主成分分析 | 第68-70页 |
·芦苇根际土壤性质对芦苇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70-71页 |
·芦苇根际土壤性质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71页 |
·芦苇根际土壤性质对根系AMF侵染情况的影响 | 第71-72页 |
·芦苇生态系统不同生物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 第72-74页 |
·芦苇生长状况与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性 | 第72-73页 |
·芦苇生长状况与根系AMF侵染情况的相关性 | 第73页 |
·芦苇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与根系AMF侵染情况的相关性 | 第73-74页 |
·元素聚类分析 | 第74-76页 |
·土壤性质与元素分配 | 第75-76页 |
·植物生长与元素分配 | 第76页 |
·芦苇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主导影响因子分析 | 第76-84页 |
·群落结构分析 | 第76-80页 |
·主导影响因子分析 | 第80-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结论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