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论文

基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作者简介第1-8页
摘要第8-13页
ABSTRACT第13-23页
第一章 绪论第23-41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23-27页
     ·研究背景第23-25页
     ·研究意义第25-27页
   ·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第27-35页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进展第27-28页
     ·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第28-35页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方法第35-39页
     ·研究思路第35-37页
     ·研究内容第37-39页
     ·研究方法第39页
   ·论文创新点第39-41页
第二章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理论基础第41-50页
   ·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第41-44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具体要求第44-49页
     ·推进自然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第44-45页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第45-46页
     ·加大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第46-47页
     ·落实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第47-48页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我国资源问题的区域差异及其成因第50-62页
   ·我国资源问题区域差异特征分析第50-57页
     ·水资源问题的区域差异第51-52页
     ·森林资源问题的区域差异第52-54页
     ·土地资源问题的区域差异第54-55页
     ·能源问题的区域差异第55-57页
   ·我国资源问题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第57-60页
   ·资源问题区域差异及成因分析的意义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四章 我国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及其成因第62-71页
   ·我国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特征分析第62-68页
     ·水污染的区域差异第62-65页
     ·大气污染的区域差异第65-67页
     ·其它环境污染的区域差异第67-68页
   ·我国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第68-69页
   ·环境问题区域差异及成因分析的意义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基于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第71-99页
   ·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评述第71-74页
     ·生态省(市、区、县)创建指南第71页
     ·模范环境城市指南第71页
     ·两型社会指南第71-72页
     ·生态文明建设(城镇)指标体系第72页
     ·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第72-73页
     ·《中国省市区生态文明水平报告》(ECI)第73-74页
   ·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前提第74-80页
     ·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问题第74页
     ·完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第74-75页
     ·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75-77页
     ·生态文明考评体系的评价维度选择第77-80页
     ·已有研究中指标重要性分析第80页
   ·考虑地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80-91页
     ·东部地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80-83页
     ·中部地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83-86页
     ·西部地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86-88页
     ·省域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88-91页
   ·考虑城市规模城市功能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91-98页
     ·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91-94页
     ·中小型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94-96页
     ·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96-98页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六章 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第99-128页
   ·省域生态文明指标评价实证研究第99-123页
     ·省域生态文明评价模型的选择第99-104页
     ·省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计算结果与相关分析第104-117页
     ·省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空间白相关分析第117-121页
     ·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收敛性分析第121-123页
   ·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计算结果与相关分析第123-127页
     ·武汉市生态文明评价模型的选择第123-125页
     ·武汉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测算第125-127页
   ·本章小结第127-128页
第七章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评价考核约束机制规范化的政策建议第128-135页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评价、考核体系的政策建议第128-130页
     ·加快指标评价立法进程,有力保障监测程序顺利实施第128页
     ·改革完善资源环境生态统计监测体系第128-129页
     ·加大考评体系研究力度,依托考评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129-130页
   ·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第130-134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环境与发展两难选择转向环保驱动发展……第130-131页
     ·效率导向转向总量控制,数量控制转向质量改善第131页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第131-132页
     ·构建集约高效、宜居适度的城市化格局第132页
     ·通过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第132-133页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建立第133-134页
     ·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地方政府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第134页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35-139页
   ·结论第135-137页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137-139页
     ·研究不足第137页
     ·研究展望第137-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江上游岩溶流域径流特征及洪水预报
下一篇:二氧化硅和氮化硅薄膜的原子层沉积反应机理及前驱体分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