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论文--水文分析与计算论文

清江上游岩溶流域径流特征及洪水预报

作者简介第1-7页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6页
   ·引言第17-1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4页
     ·流域径流研究现状第19-20页
     ·水文模型研究现状第20-23页
     ·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第23-24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4-26页
     ·研究目标第24页
     ·研究内容第24页
     ·技术路线第24-26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26-37页
   ·流域概况第26-28页
     ·地形地貌特征第26页
     ·气候特征第26-28页
     ·流域水系特征第28页
   ·流域边界及水文地质概况第28-35页
     ·流域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第28-29页
     ·流域边界的确定第29-33页
     ·流域岩溶地下水系统特征第33-35页
   ·研究数据来源第35-37页
     ·气温数据第35页
     ·水文数据第35-37页
第三章 清江上游径流特征第37-66页
   ·径流的统计分析方法第37-38页
     ·线性倾向估计第37页
     ·水文滤波第37-38页
   ·恩施断面径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第38-45页
     ·年平均流量的变化规律第38-39页
     ·枯、平、丰水期平均流量的变化规律第39-41页
     ·月平均流量的变化规律第41-45页
   ·利川断面径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第45-52页
     ·年平均流量变化规律第45-46页
     ·枯、平、丰水期平均流量变化规律第46-48页
     ·月平均流量的变化规律第48-52页
   ·径流量的年内变化特征第52-55页
     ·丰枯变化特征第52-53页
     ·径流年内分配特征第53-55页
   ·径流系数与径流模数第55-58页
     ·径流系数及变化特征第55-56页
     ·径流模数及变化特征第56-58页
   ·基流第58-63页
     ·基流计算方法第58-59页
     ·清江上游的基流变化特征第59-62页
     ·基流模数第62-63页
   ·洪峰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四章 气候对清江上游径流的影响第66-88页
   ·流域降水的变化特征第66-75页
     ·面雨量的计算方法第66-67页
     ·流域降雨的年内变化规律第67-68页
     ·流域降雨的年际变化特征第68-75页
   ·降雨对径流量的影响第75-85页
     ·年降雨量对径流总量的影响第75-77页
     ·枯、平、丰水期降雨对径流的影响第77-78页
     ·月降雨量对径流的影响第78-80页
     ·时段降雨对径流过程的影响第80-85页
   ·气温对径流的影响第85-86页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五章 人类活动对清江上游径流的影响第88-98页
   ·水利水电工程对径流的影响第88-92页
     ·水利水电开发利用情况第88页
     ·水利水电工程对径流情势影响分析第88-89页
     ·水利水电工程影响下的水文响应工程第89-92页
   ·土地利用对的径流的影响第92-96页
     ·分析方法与数据来源第92页
     ·土地利用变化统计的结果第92-94页
     ·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第94-96页
   ·多因素综合影响第96-97页
     ·多因素综合影响下的径流变化规律第96页
     ·多因素综合影响下的基流变化规律第96-97页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六章 流域水文模型及洪水预报第98-113页
   ·TOPMODEL模型第98-107页
     ·TOPMODEL原理第98-99页
     ·岩溶地区TOPMODEL模型的构建第99页
     ·TOPMODEL模型数据输入第99-104页
     ·河道汇流第104-107页
   ·降雨径流模型识别与校核第107-112页
     ·模型识别第107-110页
     ·模型校核第110-112页
   ·洪水预报第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113-116页
   ·结论第113-115页
   ·建议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珠江口外峡谷体系内部构成特征及沉积模式
下一篇:基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