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选题的缘起 | 第12-14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 第15页 |
·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第2章 认知和寻路行为与导示系统规划设计 | 第18-24页 |
·认知与认知地图 | 第18-20页 |
·认知 | 第18页 |
·认知地图 | 第18-20页 |
·寻路行为 | 第20-21页 |
·导示系统设计对寻路的意义 | 第21-24页 |
第3章 地铁站域的寻路行为研究 | 第24-30页 |
·地铁站域的范围 | 第24页 |
·地铁站域的空间结构特殊性 | 第24-25页 |
·地铁站域的行人差异性 | 第25-28页 |
·目的不同 | 第25-26页 |
·个体差异 | 第26-27页 |
·生活方式与活动范围 | 第27-28页 |
·地铁站域的寻路行为 | 第28-30页 |
第4章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站地铁站域导示系统调研 | 第30-35页 |
·问卷调查 | 第30页 |
·寻路模拟实验 | 第30-34页 |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研究步骤 | 第31-32页 |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 第32-34页 |
·受测者在寻路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下 | 第34-35页 |
·地下地上导示信息缺乏连续性 | 第34页 |
·换乘导示信息缺失 | 第34页 |
·路口处等重要节点导示信息缺失 | 第34-35页 |
第5章 地铁站域导示系统规划设计原则 | 第35-41页 |
·地铁站域导示设计基本原则 | 第35-37页 |
·地下与地上空间导示信息应建立连续性 | 第35页 |
·地铁站域导示信息应具有完整性 | 第35-36页 |
·地铁站域导示系统风格统一 | 第36-37页 |
·导示系统的设立应该与周边环境相结合,使其引导性进一步提升 | 第37页 |
·适合多样化的环境 | 第37-38页 |
·适应各种季节 | 第38页 |
·适应不同的时间段 | 第38页 |
·跟周围建筑风格相协调 | 第38页 |
·将高新技术加入导示系统设计中 | 第38-41页 |
·目前市场上的高科技导航设备 | 第38-40页 |
·导示系统加入高新技术 | 第40-41页 |
第6章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站地铁站域导示系统规划设计 | 第41-56页 |
·导示系统的前期规划分析 | 第41-45页 |
·区位分析 | 第42页 |
·交通动线分析 | 第42-43页 |
·节点分析 | 第43-44页 |
·区域城市色彩分析 | 第44-45页 |
·导示系统信息界面设计 | 第45-52页 |
·色彩设计 | 第45-47页 |
·字体设计 | 第47-48页 |
·符号设计 | 第48-49页 |
·信息分级与尺度 | 第49-51页 |
·地图设计 | 第51-52页 |
·导示系统的布点 | 第52-53页 |
·导示系统与 APP 的结合 | 第53页 |
·导示系统辅助认知地图与空间环境的快速对接 | 第53-55页 |
·展示效果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9页 |
附录Ⅰ地铁站域寻路行为调查问卷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