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鲁方言助词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平鲁简介及其方言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平鲁的地理人口概况和历史沿革 | 第9页 |
·平鲁方言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汉语方言及晋方言助词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助词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晋方言助词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本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本文的语料来源及体例说明 | 第13-15页 |
·语料来源 | 第13页 |
·体例说明 | 第13-15页 |
2 平鲁方言结构助词 | 第15-29页 |
·哩[li(?)?~(52)] | 第15-22页 |
·作定语标记 | 第15-19页 |
·作状语标记 | 第19-20页 |
·作补语标记 | 第20-21页 |
·平鲁方言中结构助词“哩”来源浅探 | 第21-22页 |
·那[n(?)?~(52)] | 第22-25页 |
·作定语标记 | 第22-23页 |
·作状语标记 | 第23-24页 |
·“那”与“哩”差异分析 | 第24-25页 |
·价[t(?)iE~(52)] | 第25-27页 |
·作定语标记 | 第25页 |
·作状语标记 | 第25-27页 |
·小结 | 第27-29页 |
3 平鲁方言体貌助词 | 第29-49页 |
·非完整体 | 第30-38页 |
·起始体 | 第31-34页 |
·进行体 | 第34-35页 |
·持续体 | 第35-37页 |
·将行体 | 第37-38页 |
·完整体 | 第38-42页 |
·经历体 | 第38-40页 |
·实现体 | 第40-42页 |
·貌 | 第42-46页 |
·动量减小貌 | 第42-44页 |
·反复貌 | 第44-45页 |
·随意貌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9页 |
4 平鲁方言语气助词 | 第49-61页 |
·表示体貌 | 第50-51页 |
·了[l(?)] | 第50页 |
·哩[li(?)?] | 第50页 |
·来[lεi]、了[l(?)] | 第50-51页 |
·呀[ia] | 第51页 |
·表示语气 | 第51-59页 |
·哩[li(?)?] | 第51-56页 |
·来[lεi] | 第56-57页 |
·哇[ua] | 第57-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5 结语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