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陷时期上海电影初探(1941-1945)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4页 |
第一章 沦陷时期上海电影业格局 | 第14-28页 |
第一节 日伪渗透电影业及“中华”的成立 | 第14-15页 |
第二节 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 | 第15-20页 |
第三节 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 第20-28页 |
第二章 沦陷时期上海电影政策与制片方针 | 第28-47页 |
第一节 电影政策与舆论导向 | 第28-34页 |
一、电影政策 | 第28-31页 |
二、舆论导向 | 第31-34页 |
第二节 制片方针 | 第34-42页 |
一、“中联”时期:恋爱至上 | 第34-37页 |
二、“华影”时期:教育置换 | 第37-42页 |
第三节 制片走向 | 第42-47页 |
第三章 沦陷时期上海电影探析 | 第47-71页 |
第一节 影片概况 | 第47-52页 |
一、出品统计 | 第47页 |
二、制约因素 | 第47-52页 |
第二节 类型特征 | 第52-58页 |
第三节 文本改编 | 第58-62页 |
第四节 风格表现 | 第62-71页 |
一、悲化叙事——岳枫“悲剧三部曲”的改编策略 | 第63-66页 |
二、从《良宵花弄月》管窥娱乐和教育的分裂与矛盾 | 第66-71页 |
结语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82页 |
一、出品统计 | 第73-79页 |
二、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