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8页 |
| ·磷脂 | 第11-13页 |
| ·磷脂的存在、组成 | 第11页 |
| ·磷脂的种类、结构 | 第11-12页 |
| ·磷脂的用途 | 第12-13页 |
| ·磷脂酶 | 第13-17页 |
| ·磷脂酶的种类 | 第13-15页 |
| ·磷脂酶 C 的主要分布 | 第15-16页 |
| ·磷脂酶 C 的结构 | 第16页 |
| ·产磷脂酶 C 的菌种 | 第16-17页 |
| ·磷脂酶 C 特性的研究 | 第17页 |
| ·蜡状芽孢杆菌 | 第17-18页 |
| ·形态特征 | 第17-18页 |
| ·生态习性 | 第18页 |
| ·蜡状芽孢杆菌的应用 | 第18页 |
| ·培养基和发酵工艺研究 | 第18-19页 |
| ·磷脂酶 C 的酶活测定 | 第19-22页 |
| ·卵黄平板法 | 第19-20页 |
| ·NPPC 法 | 第20页 |
| ·定磷法 | 第20-21页 |
| ·滴定法 | 第21页 |
| ·比浊法 | 第21页 |
| ·荧光法 | 第21页 |
| ·放射性标记法 | 第21-22页 |
| ·免疫法 | 第22页 |
| ·国内外微生物磷脂酶 C 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 ·磷脂酶 C 在医药方面的研究 | 第22-23页 |
| ·磷脂酶 C 在油脂方面的研究 | 第23-24页 |
| ·植物油脱胶方法 | 第24-26页 |
| ·水化脱胶 | 第24页 |
| ·膜过滤脱胶 | 第24-25页 |
| ·酶法脱胶 | 第25-26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6-28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第2章 磷脂酶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28-4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3页 |
| ·原料与试剂 | 第28-29页 |
| ·主要仪器 | 第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 ·分析方法 | 第30-3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9页 |
| ·平板观察 | 第33页 |
| ·显微镜观察 | 第33-34页 |
| ·单因素试验 | 第34-37页 |
| ·正交实验结果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3章 磷脂酶 C 的制备及活性测定 | 第40-5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 ·原料与试剂 | 第40页 |
| ·主要仪器 | 第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 ·分析方法 | 第41-4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 ·硫酸铵沉降 | 第43-44页 |
| ·卵黄平板测酶活 | 第44页 |
| ·NPPC 法测定磷脂酶 C 的酶活 | 第44-45页 |
| ·B.cereus 754-1 磷脂酶 C 热稳定性 | 第45-46页 |
| ·B.cereus 754-1 磷脂酶 C pH 稳定性 | 第46页 |
| ·B.cereus754-1 磷脂酶 C 最适反应温度 | 第46-47页 |
| ·B.cereus 754-1 磷脂酶 C 最适反应 pH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4章 磷脂酶 C 用于植物油脱胶的研究 | 第50-6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3页 |
| ·原料与试剂 | 第50-51页 |
| ·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0页 |
| ·磷标准曲线绘制 | 第53-54页 |
| ·加酶量对磷残留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 ·酶解温度对磷残留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 ·不同 pH 对酶解效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 ·不同酶解时间对脱胶效果的影响 | 第57-59页 |
|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9-60页 |
| ·验证对比试验结果 | 第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微生物产磷脂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61页 |
| ·磷脂酶 C 的制备及活性测定 | 第61页 |
| ·磷脂酶 C 用于植物油脱胶的研究 | 第61-62页 |
| ·创新 | 第62页 |
| ·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