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建筑物与设备论文--通风、通风设备论文

顶部开孔的地铁隧道火灾烟气扩散特性及控制方法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15-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28页
   ·研究背景第16-19页
     ·世界地铁发展状况第16页
     ·地铁隧道特点及通风方式第16-18页
     ·地铁隧道火灾危害第18-19页
     ·问题的引出第19页
   ·隧道火灾研究方法第19-22页
     ·理论分析第19页
     ·试验研究第19-20页
     ·数值模拟第20-2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22-26页
     ·研究综述第22-24页
     ·存在的问题第24-26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6-28页
     ·研究内容第26-27页
     ·研究方法第27-28页
第2章 烟气参数及其无量纲量第28-38页
   ·火灾烟气参数第28-32页
     ·接触温度第28页
     ·辐射量第28-29页
     ·烟气浓度第29页
     ·能见度第29-32页
     ·隧道火灾烟气参数控制标准第32页
   ·烟气参数的无量纲量第32-36页
     ·自然通风隧道火灾的羽流参数第32-34页
     ·烟气流量和烟气温度的无量纲量第34页
     ·烟气CO浓度的无量纲量第34-35页
     ·烟气能见度的无量纲量第35-36页
   ·各烟气参数之间的关系第36页
     ·烟气温度与烟气流量的关系第36页
     ·烟气浓度与烟气流量的关系第36页
   ·小结第36-38页
第3章 隧道火灾模型试验方法和系统第38-52页
   ·试验内容第38页
   ·火灾模型试验模拟方法第38-41页
     ·介质类比模拟法第38-39页
     ·Froude模拟法第39页
     ·压力模拟法第39-40页
     ·几种火灾试验模拟方法的比较第40-41页
   ·试验系统和工况第41-51页
     ·试验系列1第41-48页
     ·试验系列2第48-51页
   ·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模型隧道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2-77页
   ·隧道烟气扩散形态第52-53页
   ·羽流特性第53-56页
     ·无坡度时的羽流特性第53-55页
     ·有坡度时的羽流特性第55-56页
   ·隧道烟气温度分布第56-72页
     ·隧道烟气温度分布特性第56-58页
     ·影响隧道烟气温度的因素第58-72页
   ·孔口排烟量和烟气温度第72-76页
     ·火源热释放率对孔口排烟量和烟气温度的影响第72-73页
     ·孔口尺寸对孔口排烟量和烟气温度的影响第73-74页
     ·孔口间距对孔口排烟量和烟气温度的影响第74-75页
     ·列车阻塞对孔口排烟量和烟气温度的影响第75-76页
   ·小结第76-77页
第5章 隧道火灾数值模拟计算方法与验证第77-85页
   ·隧道火灾数值计算方法第77-78页
   ·网格尺寸分析第78-79页
   ·自然通风地铁隧道火灾数值方法验证第79-84页
     ·单洞双线隧道火灾验证第79-82页
     ·设有吊墙的隧道火灾验证第82页
     ·坡度隧道火灾验证第82-84页
   ·小结第84-85页
第6章 全尺寸隧道火灾数值模拟第85-114页
   ·模型建立第85-87页
     ·几何模型第85-86页
     ·火源设定第86-87页
     ·边界条件第87页
   ·最不利火灾位置第87-97页
     ·最不利列车位置第87-92页
     ·最不利火源位置第92-96页
     ·最不利车厢位置第96页
     ·火灾最不利位置小结第96-97页
   ·单洞双线隧道火灾烟气特性第97-101页
     ·烟气层厚度第97-98页
     ·隧道顶壁烟气温度分布第98页
     ·人员高度处烟气温度分布第98-99页
     ·人员高度处CO浓度分布第99-100页
     ·人员高度处烟气能见度分布第100页
     ·隧道顶壁烟气能见度分布第100-101页
   ·火源热释放率对烟气特性的影响第101-105页
     ·火源热释放率对烟气层厚度的影响第101-102页
     ·火源热释放率对烟气温度的影响第102-104页
     ·火源热释放率对烟气能见度的影响第104-105页
     ·火源热释放率的影响小结第105页
   ·通风孔口对烟气特性的影响第105-106页
   ·隧道有坡度时的烟气分布特性第106-107页
     ·隧道有坡度时的顶壁烟气消光系数第106-107页
     ·隧道有坡度时的人员高度处烟气消光系数第107页
   ·初始活塞风对烟气特性的影响第107-110页
   ·单洞双线隧道中间吊墙的作用第110-112页
     ·隧道顶壁烟气温度第110-111页
     ·隧道内的烟气能见度第111-112页
   ·单线隧道烟气分布特性第112-113页
   ·小结第113-114页
第7章 顶部开孔的地铁隧道火灾理论模型第114-143页
   ·顶壁烟气温度纵向衰减第114-119页
     ·顶壁烟气温度纵向衰减计算模型第114-116页
     ·顶壁烟气温度纵向衰减特性第116-119页
   ·孔口排烟量与孔口内烟气温度第119-124页
     ·孔口排烟的理论计算模型第119-123页
     ·孔口排烟的理论计算模型验证及系数确定第123-124页
   ·顶壁烟气纵向温度分布第124-132页
     ·隧道顶壁烟气温度计算模型第125-131页
     ·坡度隧道顶壁烟气温度分布第131-132页
     ·隧道顶壁温度分布小结第132页
   ·烟气扩散长度第132-134页
     ·烟气扩散长度计算模型第132-134页
     ·烟气扩散长度计算模型验证及系数确定第134页
   ·烟气临界距离第134-136页
     ·烟气临界距离计算模型第134-135页
     ·烟气临界距离计算模型验证及系数确定第135页
     ·坡度隧道烟气临界距离计算模型第135-136页
   ·隧道烟气能见度第136-139页
     ·隧道顶壁烟气消光系数第136-137页
     ·隧道人员高度处最小能见度第137-138页
     ·坡度隧道人员高度处最小能见度第138-139页
     ·设有吊墙的隧道人员高度处最小能见度第139页
   ·理论模型适用范围第139-141页
   ·小结第141-143页
第8章 地铁区间隧道火灾自然通风的工程设计方法第143-148页
   ·基本定义第143页
   ·最不利火灾位置第143页
   ·火灾参数第143-144页
     ·火灾热释放率第143-144页
     ·燃烧烟气参数第144页
   ·烟气参数安全控制标准第144-146页
     ·顶壁烟气温度第144-145页
     ·人员高度处能见度第145-146页
   ·通风孔口设计第146-148页
     ·通风孔口间距第146-147页
     ·通风孔口长度第147-148页
结论第148-150页
致谢第150-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59页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第159-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列车气动作用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铁路多经物流业的范围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