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0 前言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2-21页 |
·水下三维成像的研究背景 | 第12-17页 |
·被动式立体视觉 | 第13-14页 |
·距离选通法 | 第14-15页 |
·同步扫描法 | 第15页 |
·全息法 | 第15-16页 |
·结构光与立体视觉结合法 | 第16-17页 |
·非均匀光场相关的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结构安排 | 第20-21页 |
2 水下光场理论及非均匀光场设计 | 第21-44页 |
·水下图像模型 | 第21-29页 |
·光在水下传播 | 第21-22页 |
·水下对比度能见度 | 第22-25页 |
·水下光学成像 | 第25-28页 |
·水下图像对比度和信噪比 | 第28-29页 |
·非均匀光场设计 | 第29-35页 |
·非均匀光场概念 | 第29-32页 |
·非均匀光场下 LOS 的对比度模型和 SNR 模型 | 第32-33页 |
·非均匀光场分布建模 | 第33-35页 |
·非均匀光场光源分布函数 | 第35-38页 |
·集束光系统设计 | 第35-37页 |
·集束光光源分布函数 | 第37-38页 |
·蒙特卡洛方法模拟 LOS 分布函数 | 第38-44页 |
·Monte Carlo 模拟算法 | 第39-41页 |
·Monte Carlo 流程图 | 第41-42页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2-44页 |
3 基于结构光扫描的三维重建方法 | 第44-55页 |
·三维重建方法简述 | 第44-45页 |
·结构光扫描法简述 | 第45-46页 |
·基于结构光扫描的水下探测发展现状 | 第46-50页 |
·摄像机标定方法简述 | 第50-52页 |
·本文的标定和三维重建方法 | 第52-55页 |
4. 混合光场探测系统 | 第55-62页 |
·混合光场探测系统简介 | 第55-56页 |
·利用几何分离法和集束分布光源克服混合光场所产生的散射 | 第55-56页 |
·混合光场探测技术难点 | 第56页 |
·混合光场探测系统组成 | 第56-58页 |
·混合光场照明部分 | 第56-57页 |
·混合光场探测部分 | 第57-58页 |
·光轴距设定 | 第58-60页 |
·混合光场探测系统整体构成 | 第60-62页 |
5 水下目标三维重建实验 | 第62-87页 |
·混合光场系统介绍 | 第62-68页 |
·照明部分 | 第62-64页 |
·结构光扫描部分 | 第64-68页 |
·实验环境 | 第68-69页 |
·实验水体透明度和景深测量 | 第69-71页 |
·水体透明度测量 | 第69-70页 |
·景深测定 | 第70-71页 |
·非均匀光场性能分析实验 | 第71-76页 |
·非均匀光场光强分布实验 | 第71-73页 |
·系统信噪比测定 | 第73-74页 |
·非均匀光场下图片分辨率实验 | 第74-76页 |
·实验过程和数据处理方法 | 第76-87页 |
·实验方案 | 第76页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76-82页 |
·三维重建 | 第82-87页 |
6 实验结果分析 | 第87-94页 |
·混合光场照明系统实验结果分析 | 第87-88页 |
·非均匀光场照明条件下与普通光场照明条件下获取图片对比 | 第88-90页 |
·影响探测精度的因素及误差产生的原因 | 第90-92页 |
·水上与水下三维重建结果比对 | 第92-94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94-96页 |
·本文总结 | 第94页 |
·工作展望 | 第94-9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96-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个人简历 | 第103-104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