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引言 | 第9-23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21页 |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3-21页 |
·本文研究的方法及重点解决的问题 | 第21-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重点解决的问题 | 第22-23页 |
2 本文研究理论基础 | 第23-33页 |
·范式理论的概述及在本文中的运用 | 第23-25页 |
·库恩范式理论的概述 | 第23-24页 |
·在本文中的运用 | 第24-25页 |
·马克思主义的伦理道德观 | 第25-30页 |
·道德是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 | 第25-26页 |
·道德具有阶级性 | 第26页 |
·道德的基本问题——人与社会环境 | 第26-27页 |
·道德的基本问题——个人与集体 | 第27-28页 |
·道德的基本问题——道德与利益 | 第28-29页 |
·道德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 | 第29-30页 |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道德观 | 第30-33页 |
3 道德、道德榜样概述 | 第33-37页 |
·道德的含义 | 第33页 |
·道德榜样的含义 | 第33-34页 |
·道德榜样的特点 | 第34-35页 |
·道德榜样的功能 | 第35-36页 |
·道德榜样的重要性 | 第36-37页 |
4 不同范式下树立道德榜样的途径及其功能 | 第37-72页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学范式时期(夏朝至鸦片战争) | 第37-40页 |
·经济社会基础 | 第37-38页 |
·建立途径 | 第38-39页 |
·作用 | 第39-40页 |
·具体事例 | 第40页 |
·救亡、图存、奉献、为集体的国家范式时期(鸦片战争至文革时期) | 第40-55页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 年-1949 年) | 第41-47页 |
·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1949 年-1956 年) | 第47-51页 |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56 年-1976 年) | 第51-55页 |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财富范式时期(1978 年-2002 年) | 第55-62页 |
·经济社会基础 | 第55-59页 |
·建立途径 | 第59-60页 |
·作用 | 第60-61页 |
·具体事例 | 第61-62页 |
·从财富范式向综合范式的转换时期(2003 年至今) | 第62-72页 |
·经济社会基础 | 第62-66页 |
·现阶段道德榜样建立遭遇困境 | 第66-67页 |
·现阶段道德榜样建立遭遇困境的原因 | 第67-71页 |
·具体事例 | 第71-72页 |
5 现阶段道德榜样建立的深层次路径分析 | 第72-79页 |
·传承终极伦理道德的榜样树立 | 第72-73页 |
·体现时代特色的道德榜样树立 | 第73-76页 |
·引领未来发展趋势的道德榜样树立 | 第76-79页 |
6 结语 | 第79-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后记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