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1. 导论 | 第13-20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选题意义 | 第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慈善捐赠和遗产税基本知识介绍 | 第20-26页 |
·慈善捐赠的概念和特点 | 第20-21页 |
·慈善捐赠的概念 | 第20页 |
·慈善捐赠的特点 | 第20-21页 |
·遗产税的概念和特点 | 第21-23页 |
·遗产税的概念 | 第21-22页 |
·遗产税的特点 | 第22-23页 |
·慈善捐赠与遗产税的相关性 | 第23-26页 |
·慈善捐赠为遗产税立法提供了物质基础 | 第23页 |
·遗产税的开征为慈善捐赠提供法律保障 | 第23-24页 |
·开征遗产税为慈善捐赠者提供了道德满足感 | 第24-26页 |
3.慈善捐赠和遗产税的理论基础 | 第26-31页 |
·慈善捐赠的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第三次分配理论 | 第26-27页 |
·人权理论 | 第27页 |
·有限政府理论 | 第27-28页 |
·遗产税的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国家共同继承理论 | 第28-29页 |
·溯往课税理论 | 第29-30页 |
·社会公益理论 | 第30-31页 |
4. 对我国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梳理 | 第31-36页 |
·流转税法关于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的规定 | 第31-32页 |
·增值税关于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的规定 | 第31页 |
·营业税关于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的规定 | 第31页 |
·消费税关于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的规定 | 第31-32页 |
·关税关于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的规定 | 第32页 |
·所得税法关于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的规定 | 第32-34页 |
·企业所得税法关于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的规定 | 第32-33页 |
·个人所得税法关于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的规定 | 第33-34页 |
·资源、行为、财产税法关于慈善捐赠税收优惠的规定 | 第34-36页 |
·资源税关于慈善捐赠税收优惠的规定 | 第34页 |
·行为税关于慈善捐赠税收优惠的规定 | 第34-35页 |
·财产税关于慈善捐赠税收优惠的规定 | 第35-36页 |
5.国外关于慈善捐赠和遗产税关系对我国的启发和借鉴 | 第36-45页 |
·对国外慈善捐赠和遗产税关系的分析 | 第36-41页 |
·对美国关于慈善捐赠和遗产税关系的分析 | 第36-38页 |
·对德国关于慈善捐赠和遗产税关系的分析 | 第38-39页 |
·对日本关于慈善捐赠和遗产税关系的分析 | 第39-41页 |
·国外关于慈善捐赠和遗产税的关系我国的启发 | 第41-43页 |
·遗产税的开征有利于鼓励我国慈善捐赠事业 | 第41-42页 |
·税收优惠政策能反作用于慈善捐赠 | 第42-43页 |
·国外慈善捐赠和遗产税对我国的借鉴 | 第43-45页 |
·遗产税开征要应时制宜、应地制宜 | 第43-44页 |
·遗产税的开征,可以促进我国慈善捐赠 | 第44-45页 |
6.慈善捐赠视角下对我国遗产税必要性和障碍性分析 | 第45-52页 |
·开征遗产税的必要性分析 | 第45-48页 |
·开征遗产税是我国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 第45-46页 |
·开征遗产税将有利于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 第46-47页 |
·开征遗产税是保障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 | 第47-48页 |
·开征遗产税的障碍性分析 | 第48-52页 |
·慈善捐赠传统文化的缺失 | 第48-49页 |
·遗产税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 | 第49-50页 |
·对国外遗产税开征的税收环境和制度研究不足 | 第50-52页 |
7.我国遗产税制框架设计 | 第52-57页 |
·遗产税的目的、原则及模式设计 | 第52-54页 |
·遗产税的目的 | 第52页 |
·遗产税的原则 | 第52-53页 |
·遗产税的模式设计 | 第53-54页 |
·遗产税的实体法要素 | 第54-55页 |
·纳税主体 | 第54页 |
·课税对象 | 第54页 |
·计税依据 | 第54-55页 |
·税率 | 第55页 |
·遗产税的程序法要素 | 第55-57页 |
·纳税环节 | 第55页 |
·纳税地点 | 第55-56页 |
·纳税期限 | 第56页 |
·税务争议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