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社会工作与中国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探讨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9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11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 (三)理论意义 | 第11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 (一)有关社会工作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 (二)有关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 (三)有关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的文献综述 | 第15页 |
| (四)对以上文献的简单分析 | 第15-16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四、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 (一)社会治理 | 第16-17页 |
| (二)中国本土社会工作 | 第17页 |
| (三)源自西方的专业社会工作 | 第17页 |
| (四)西方专业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中国社会治理之路 | 第19-23页 |
| 一、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 | 第19-21页 |
| (一)传统的社会管理 | 第19-20页 |
| (二)新型社会治理 | 第20-21页 |
| 二、新时期中国社会治理体系构建 | 第21-23页 |
| (一)充满活力的社会治理 | 第21-22页 |
| (二)社会组织重要性的凸显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作为手段和工具的专业社会工作 | 第23-29页 |
| 一、本土性社会工作为基础 | 第23-25页 |
| (一)不可替代的本土社会工作 | 第23-24页 |
| (二)创新社会治理对本土性社会工作的新要求 | 第24-25页 |
| 二、源自西方的专业社会工作为支持 | 第25-27页 |
| (一)西方专业社会工作的优势 | 第25-26页 |
| (二)超越体制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 | 第26-27页 |
| 三、本土性社会工作与西方专业社会工作的互补 | 第27-29页 |
| (一)取长补短、互为补充 | 第27页 |
| (二)优势互补领域 | 第27-29页 |
| 第四章 专业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的结合 | 第29-35页 |
| 一、发挥专业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手段和工具的作用 | 第29-33页 |
| (一)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社会治理 | 第29-30页 |
| (二)契合创新社会治理的专业社会工作 | 第30页 |
| (三)发挥专业社会工作独特优势 | 第30-33页 |
| 二、专业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的不足 | 第33-35页 |
| 结语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