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

韩国爱国主义精神探析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一、韩国爱国主义精神的维度第10-20页
 (一) 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国民精神第10-15页
  1. “弘益人间”的开国精神第11-12页
  2. 花郎道精神第12页
  3. 忠武公精神第12-13页
  4. 国文运动中的自强精神第13页
  5. 三·一精神第13-14页
  6. 新村精神第14-15页
 (二) 忧患意识中的“恨”文化与国民性格第15-17页
  1. 忧患意识中的“恨”文化第15-16页
  2. 基于忧患意识之上的国民性格第16-17页
 (三) 以家族主义为基点的共同体精神第17-18页
  1. 忠孝一体的伦理观念第18页
  2. 亲缘之上的共同体认同第18页
 (四) “身土不二”的经济爱国主义第18-20页
二、韩国爱国主义精神的生成第20-31页
 (一) 韩国爱国主义精神的传统文化基础第20-24页
  1. 风俗习惯中的乡土情结第20-22页
  2. 社会风尚中的民族共识第22-23页
  3. 儒家伦理中的家国情怀第23-24页
 (二) 近代以来韩国爱国主义精神的发展第24-28页
  1. 反对日本殖民主义时期第24-25页
  2. 反共与国家主义教育时期第25-26页
  3. 国民精神的培育时期第26-27页
  4. 多元价值的融合时期第27-28页
 (三) 韩国爱国主义精神的现代民主基因第28-31页
  1. 美国占领时期的民主精神传播第28-29页
  2. 全球化进程中的民主价值融合第29-31页
三、韩国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第31-42页
 (一) 树立价值多元的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理念第31-33页
  1. 培养意识形态的坚决拥护者第31-32页
  2. 培养民族精神文化的历史传承者第32-33页
  3. 培养民主社会的积极建设者第33页
 (二) 设置侧重分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框架第33-39页
  1. 将道德教化与政治教育相统一的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第34-36页
  2. 将个人发展与共同体发展逐层结合的家族精神熏陶第36-38页
  3. 将爱国精神与具体生活领域相连接的社会实践平台第38-39页
 (三) 推行贴近本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方法第39-42页
  1. 突出道德教化的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功能第39-40页
  2. 利用传统节日庆典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第40页
  3. 营造情感氛围熏陶和强化爱国主义精神第40-42页
四、韩国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启示第42-55页
 (一) 认清爱国主义精神的多重内涵第42-45页
  1. 坚持爱国主义精神的意识形态内涵第42-43页
  2. 把握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传承内涵第43-44页
  3. 突出爱国主义精神的个体发展内涵第44-45页
 (二) 培育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性认同第45-49页
  1. 培养理性的国家认同,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取向第46-47页
  2. 培养理性的文化认同,坚持民族的精神文化特质第47-48页
  3. 培养理性的社会认同,构建团结共享的公民社会第48-49页
 (三) 探寻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第49-55页
  1. 突出道德教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第50-51页
  2. 重视历史教育中的爱国反思能力培养第51-52页
  3. 实现教育方式的渗透性与生活化第52-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台湾政情演变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探析
下一篇:我国贫困县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以河北省大名县为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