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缩略表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早期胚乳细胞的发育 | 第10-12页 |
·双受精过程 | 第10-11页 |
·多核体的形成 | 第11页 |
·细胞化过程 | 第11-12页 |
·胚乳细胞的分化 | 第12-16页 |
·胚乳细胞的发育和储存物质的积累 | 第12-13页 |
·转移层细胞的发育 | 第13-14页 |
·糊粉层细胞的发育 | 第14-15页 |
·胚包围层细胞的发育以及胚和胚乳细胞的交流 | 第15-16页 |
·胚乳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周期调控 | 第16-17页 |
·细胞有丝分裂时期的调控 | 第16-17页 |
·内复制时期的调控 | 第17页 |
·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移动机制 | 第17-21页 |
·植物纺锤体的形成 | 第17-18页 |
·早前期带的形成 | 第18页 |
·动粒 | 第18-20页 |
·染色体在细胞板的聚集 | 第20页 |
·染色体分离机制 | 第20-21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Wrk1基因对胚乳发育的影响及候选基因分析 | 第22-37页 |
·前言 | 第22页 |
·植物材料 | 第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9页 |
·Wrk1候选基因的确定 | 第22-28页 |
·玉米籽粒发育的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 | 第28-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Wrk1基因对植株的影响 | 第29页 |
·Wrk1基因对籽粒发育的影响 | 第29-32页 |
·Wrk1候选基因序列分析 | 第32-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Wrk1候选基因的验证 | 第37-48页 |
·前言 | 第37页 |
·植物材料 | 第37页 |
·试验方法 | 第37-40页 |
·β-tubulin基因RNA-seq数据的获取 | 第37-38页 |
·系统进化树构建及三维蛋白结构预测 | 第38页 |
·功能互补载体的构建及转化 | 第38-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6页 |
·ZmTubb5基因的表达模式及蛋白的3D结构预测 | 第40-43页 |
·Wrk1突变体ZmTubb5基因特异的点突变 | 第43-44页 |
·通过转基因互补验证Wrk1基因 | 第44-46页 |
·讨论 | 第46-48页 |
第四章 Wrk1基因对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 第48-63页 |
·前言 | 第48页 |
·植物材料 | 第48-49页 |
·试验方法 | 第49-54页 |
·ZmTUBB5蛋白原核表达 | 第49-53页 |
·玉米胚乳细胞的免疫染色及免疫荧光观察 | 第53-5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4-62页 |
·GST-ZmTUBB5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纯化及Western免疫印迹 | 第54-55页 |
·ZmTubb5基因影响早期胚乳的形态 | 第55-56页 |
·ZmTubb5基因影响细胞有丝分裂 | 第56-59页 |
·Wrkl突变体中出现多倍化的细胞核 | 第59-60页 |
·ZmTUBB5蛋白可能与ZmNdc80蛋白直接互作 | 第60-62页 |
·讨论 | 第62-63页 |
第五章 构建高密度bin标记图谱对玉米F2群体的雌穗和雄穗形态性状的QTL定位 | 第63-77页 |
·摘要 | 第63页 |
·前言 | 第63-6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4-66页 |
·植物材料和表型鉴定 | 第64-65页 |
·DNA抽提和基于测序的基因分型 | 第65-66页 |
·基因分型和bin图谱构建 | 第6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6-74页 |
·测序、基因分型和图谱构建 | 第66-70页 |
·bin图谱的质量和准确性 | 第70-71页 |
·雄穗和雌穗形态性状的QTL定位 | 第71-73页 |
·候选基因预测 | 第73-74页 |
·讨论 | 第74-76页 |
·基于GBS-bin图策略的优势 | 第74-75页 |
·大的早代群体QTL定位的优势 | 第75-76页 |
·利用bin图谱进行QTL定位的准确性 | 第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7-78页 |
·Wrk1基因特异地影响胚乳发育 | 第77页 |
·Wrk1基因编码ZmTUBB5蛋白 | 第77页 |
·Wrk1基因影响有丝分裂中姊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 第77页 |
·高密度分子标记结合大的早世代群体的定位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附录 | 第86-97页 |
作者简历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