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探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一、 引言第10-14页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 食品安全与土壤污染第10-11页
  2. 可持续发展与土壤污染第11-12页
 (二)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2页
 (三) 研究方法第12-14页
  1. 综合分析法第12页
  2. 比较分析法第12-14页
二、 土壤污染概述第14-20页
 (一) 土壤污染概况及特点第14-15页
  1. 普遍性特点第14页
  2. 隐蔽性特点第14页
  3. 滞后性第14页
  4. 叠加性第14-15页
  5. 不可逆性第15页
  6. 难治理性第15页
 (二) 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第15-17页
  1. 农业对环境的影响第15-16页
  2. 工业的污染第16-17页
  3. 交通运输第17页
 (三) 我国土壤污染的立法不足及缺陷第17-20页
  1. 立法不足第17页
  2. 偏重于对小面积,特大污染事故的防治第17-18页
  3. 在土壤环境保护方面,各单行法相互割裂第18页
  4. 轻视预防第18页
  5. 在土壤污染保护方面,重数量轻质量第18页
  6. 法律责任的界定不清晰第18-19页
  7. 现行的土壤污染法达不到国际标准第19页
  8. 与法律配套的机制不健全第19-20页
三、 国外防治土壤污染的经验第20-30页
 (一) 日本第20-21页
  1. 土壤污染调查第20页
  2. 指定为特定的土壤污染区域第20-21页
  3. 对指定区域采取去除污染及防止污染的措施第21页
 (二) 德国第21页
  1. 综合立体治理第21页
  2. 注重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第21页
  3. 确立了公众参与制度第21页
 (三) 美国第21-22页
 (四) 中外立法的比较第22-30页
  1. 中美立法比较第22-25页
  2. 国外土壤污染对我国的借鉴作用第25-30页
四、 构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第30-38页
 (一) 关于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可行性第30-31页
  1. 我国有多年的土壤污染防治经验第30页
  2. 我国在土壤防治法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第30页
  3. 发达国家的经验第30-31页
  4. 我国已经开始了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的调查第31页
 (二) 制定土壤污染立法的意义第31-32页
  1. 使得有法可依第31页
  2. 促进其土壤污染治理的多元化第31页
  3. 促进土壤污染评估技术的提升第31-32页
 (三) 构建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第32-38页
  1. 确立预防为主的法律原则第32页
  2. 源头控制制度第32页
  3. 贯彻土壤污染质量评价制度第32-33页
  4. 鼓励公众参与土壤污染的立法第33页
  5. 土壤污染的监测预警制度第33-34页
  6. 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的管理体制第34页
  7. 规定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责任,完善救济和纠纷措施第34-35页
  8. 建立土壤污染整治基金制度第35页
  9. 土壤和农产品的双重生态标识制度第35页
  10. 建立土壤污染的行政管理体制第35页
  11. 建立土壤质量监测网络第35-38页
结语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致谢第42-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新型罗丹明B类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