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金属离子识别的意义与方法 | 第11页 |
·荧光分子探针概述 | 第11-12页 |
·罗丹明类荧光染料概述 | 第12-13页 |
·罗丹明 B 类金属离子荧光分子探针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Cu~(2+)荧光探针 | 第13-15页 |
·Hg~(2+)荧光探针 | 第15-16页 |
·Fe~(3+)荧光探针 | 第16-17页 |
·Cr~(3+)荧光探针 | 第17-18页 |
·其他金属离子荧光探针 | 第18-20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20-22页 |
·选题背景 | 第20页 |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7页 |
第2章 罗丹明 B 类铜离子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质 | 第27-39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试剂 | 第28页 |
·仪器 | 第28页 |
·罗丹明酰胺衍生物 P1 的合成及表征 | 第28-29页 |
·紫外及荧光光谱的测定 | 第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紫外吸收光谱 | 第29-30页 |
·P1 在水溶液中对铜离子以及其他金属离子的荧光响应 | 第30-32页 |
·优化实验条件 | 第32-33页 |
·铜离子溶度对 P1 选择性识别的影响 | 第33-34页 |
·铜离子与探针 P1 络合模型的推测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第3章 罗丹明 B 类钯离子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 第39-61页 |
·引言 | 第39-40页 |
·实验部分 | 第40-42页 |
·试剂 | 第40页 |
·仪器 | 第40页 |
·罗丹明酰胺衍生物 RD 和 RA 的合成及表征 | 第40-42页 |
·荧光光谱的测定 | 第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57页 |
·罗丹明酰胺衍生物 RD 识别性能 | 第42-50页 |
·罗丹明酰胺衍生物 RA 识别性能 | 第50-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第4章 罗丹明 B 类铬离子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 第61-75页 |
·引言 | 第61-62页 |
·实验部分 | 第62-63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62页 |
·探针 RF 的合成及表征 | 第62-63页 |
·实验方法 | 第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71页 |
·RF 的紫外吸收光谱 | 第63-64页 |
·RF 的荧光识别性能研究 | 第64页 |
·条件优化实验 | 第64-65页 |
·铬离子浓度对探针 RF 选择性识别的影响 | 第65-66页 |
·探针 RF 与 Cr3+络合机理的探讨 | 第66-68页 |
·干扰离子实验 | 第68-69页 |
·RF 在生命细胞中的应用和实际样品分析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第5章 罗丹明 B 类汞离子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 第75-89页 |
·引言 | 第75页 |
·实验部分 | 第75-77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75-76页 |
·探针 RP 的合成及表征 | 第76-77页 |
·实验方法 | 第7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7-85页 |
·RP 的紫外吸收光谱 | 第77页 |
·RP 的荧光识别性能 | 第77-78页 |
·条件优化实验 | 第78-79页 |
·汞离子浓度对探针 RP 选择性识别的影响 | 第79-80页 |
·探针 RP 与 Hg~(2+)络合机理的探讨 | 第80-82页 |
·干扰离子实验 | 第82页 |
·RP 在生命细胞中的应用和实际样品分析 | 第82-84页 |
·文献对比 | 第84-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结论 | 第89-90页 |
·工作展望 | 第90-91页 |
在研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1-93页 |
在研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