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基于InTEC模型东北森林碳源/汇时空分布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1 绪论第13-25页
   ·引言第13-22页
     ·目的意义第13-14页
     ·基本概念第14-15页
     ·森林碳循环研究方法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6-2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总结第21-22页
   ·研究内容第22-23页
   ·研究方法第23-24页
   ·技术路线第24页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第24-25页
2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第25-37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5-28页
     ·地形地貌第26页
     ·水文气候第26-27页
     ·森林资源第27-28页
   ·气象数据第28-30页
   ·植被参数数据第30-34页
     ·叶面积指数第30-31页
     ·树种类型第31-32页
     ·森林年龄第32-33页
     ·NPP数据第33-34页
   ·土壤数据第34页
   ·地形数据第34页
   ·氮沉降数据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7页
3 InTEC模型基本原理第37-44页
   ·模型概述第37页
   ·InTEC模型核心过程第37-42页
     ·净生物群落生产力第37-38页
     ·异养呼吸R_h第38页
     ·非生物对土壤C库的影响A(i)第38页
     ·碳库动态变化第38-39页
     ·NPP计算第39页
     ·GPP变化第39-40页
     ·N循环模拟第40-41页
     ·N对碳分解的影响第41-42页
     ·冠层相对气孔导度第42页
     ·PET与AET的计算第42页
   ·本章小结第42-44页
4 NPP与年龄的关系第44-54页
   ·NPP与森林年龄的关系第44-46页
     ·数据第44页
     ·NPP的计算第44-46页
     ·NPP与年龄关系第46页
   ·年龄对生物量及NPP的影响第46-48页
   ·年龄和立地指数对蓄积增长的影响第48-50页
   ·立地指数对NPP与森林年龄关系的影响第50-52页
   ·不同树种NPP与森林年龄的关系第52-53页
   ·不确定性分析第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5 东北森林生态系统碳源/汇分布第54-70页
   ·InTEC模型运行第54页
   ·东北森林NPP第54-55页
   ·生化参数敏感性及优化第55-58页
   ·东北森林生态系统碳源/汇分布第58-68页
     ·东北森林NPP第58-60页
     ·东北森林NBP第60-63页
     ·土壤碳库含量第63-64页
     ·植被碳库含量第64-66页
     ·生态系统碳库总量第66-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6 森林生态系统碳源/汇分布的驱动力分析第70-90页
   ·气候变化对碳收支的影响第71-85页
     ·气温第71-74页
     ·降水第74-76页
     ·CO_2浓度第76-78页
     ·N沉降第78-81页
     ·气温和降水第81-83页
     ·非干扰综合因子第83-85页
   ·干扰对碳收支的影响第85-88页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结论第90-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1页
附录第101-10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IS的黑河市森林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下一篇:木材含碳率的测定与碳素储存数据库研究